早在1991年10月10日,国家教委就已经发出过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开展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教育活动的通知。而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为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使得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皆兴于勤俭,衰于奢靡。
“东方魔稻”的出现,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处置机制的完善,使得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没有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痛苦。但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令人痛心。为此,海南师范大学开展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深刻明白了“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分享了他们自己生活中的“节粮小故事”。
心理学院
下课后,2020级心理学院的杨斐然和他的室友一起来到食堂吃饭,大家边聊边吃,很快就饱了。可是盘中还剩下将近一半的食物,只剩杨斐然仍然在慢慢咀嚼,吃完盘里最后一口食物后随大家一起离开。这是杨斐然积极响应学院“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后的日常。
从前杨斐然对节约粮食并不在意,甚至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吃不吃都是自己的事,怎么高兴怎么来。那时,他总是随意点菜,没胃口了就剩下。当学院发出节约粮食的号召,杨斐然在班会课上看到全球有8亿人群处于饥饿状态的时候,他深有感触,为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愧疚,“很难想象这个时代还有那么多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我们浪费的几口饭菜也许就是他们的佳肴,所以我现在觉得浪费食物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之后,他成了宿舍节约粮食的先锋,不仅自己不挥霍浪费,还常常提醒室友按需购买。室友接受采访时调侃道:“他现在就像我幼儿园老师,不断在我耳边叮嘱我要勤俭节约。”杨斐然自己也笑着说:“开始很不习惯,在大家面前吃掉最后一点会觉得很尴尬,并且有时候打多了,吃到最后会很撑,但久而久之就好了,节约粮食成了很自然的行为,坚持吃完后会有一种自豪感。”
2020级心理学院6班杨斐然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20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石朝怡同学平时就是节约粮食的积极践行者,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她们宿舍关于节粮的温馨小故事:
“当放假回家返校时,舍友们都会从家中带来了各种自制特产,在‘开心果小屋’中,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特产摆在桌子上,一起分享美食。
“宿舍共有七人,我家特产主要是糯米饭,室友们还会带酸萝卜、腌鱼、腌肉、酸蕨菜等特色小吃。所有特产都是自家自制的,味道不尽相同。我们一群人聚在一起,或围坐着,或站着凑堆,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大家就将所有的东西都消灭得干干净净。
“这种行动不仅节约了粮食,更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真诚质朴的友爱之情。久而久之,我便养成了珍惜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讲完后,石朝怡同学还表示自己以后会积极推动这种节约粮食的行为,不仅自己做到,还要让身边人践行节约粮食的理念,一起“光盘”!
2020级物电学院9班石朝怡
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
签名表决心活动签名墙
国际教育学院2019级文史法10班的吴旭敏说道:“我们学院在文科楼前开展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签名表决心活动,学院领导和老师积极参与,带头签名。另外,我们学院还安排了学生干部前往学校食堂进行巡查抽检活动,对个别存在浪费的同学进行了思想教育。这两个活动也通过线上微信推送及时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各班级还通过召开节约粮食主题班会、线上主题宣传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
吴旭敏的光盘行动
吴旭敏还分享了她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她和一位学长在食堂吃饭,当她准备放下筷子的时候,盘子里还有比较多的饭菜,但她没有太在意。学长看了看她盘子问她:“你这就吃完了?还有这么多没吃,快吃,不然多浪费啊。”她顿时感到有些羞愧,因为和学长比起来她实在有些浪费,她认为应该学习学长的“光盘行动”。那天的饭,她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也让她知道了“节约粮食”不仅是一个标语,更是一个人修养的外在体现!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自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李丹妮告诉记者,在她小的时候,每次吃饭时,父母都会告诉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求她不吃完饭不准离开餐桌出去玩耍,这就是她对“节约粮食”最初的理解。但现在,李丹妮认为,节约粮食不仅是对勤劳的农民最基本的尊重,也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在吃饭时,应当需要多少取多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同班的付冠宇表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消费得起并不意味着可以浪费,在世界其他地方,仍然有许多人因饥饿而丧命。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应该继承传统美德,将节约粮食的意识深深存在心中。对自己的饭量有个初步估计,吃多少点多少,避免浪费粮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一起践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行动。
2020级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化生3班付冠宇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地化生3班李丹妮
旅游学院
2020级旅游学院酒店管理(3+4)专业的陈莹说道:“自古以来,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值得彰扬的美德。从小父母就教导我‘吃多少,盛多少,千万别浪费’,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也养成了珍惜粮食的习惯。每次出去吃饭会尽量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的就打包回去当夜宵吃。”陈莹希望人人都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2020级旅游学院酒管3十4班陈莹的光盘行动
“首先,农民在耕种到收获粮食的过程中是非常艰辛的,再来烹饪也并非一项轻松的工作,所以饭菜是绝对不能被浪费的。”同班的章意新阐述了自己对为何珍惜粮食的观点。她认为日常吃饭就应该像吃自助餐一样:吃多少就拿多少,杜绝浪费。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3+4章意新
外国语学院
2020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班的付佳惠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坚持的品德。在日常生活中,付佳惠也一直坚持着“光盘行动”,身体力行地贯彻着节约粮食理念。她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吃不上饭的人,而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们都应当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节约粮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一起行动起来!”
20级英语1班付佳惠
对于节约粮食活动有同样热情的还有来自1班的马子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她认为: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决不能浪费粮食。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20级英语1班马子荣
教育学院
2020级教育学专业1班的李晶晶向记者讲述了自己节约意识的形成过程:“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强调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还会给我举农民伯伯辛苦种田的例子。久而久之,爱惜粮食的意识就在我脑海里慢慢形成了。每一粒粮食都是大自然的馈赠,要学会珍惜。”
1班的汪欣悦表示,粮食来到人们手中,历经了无数人的辛勤劳作及层层工序,应该被珍惜,“高中时,吃饭一般不会预估自己的饭量,有时会剩菜剩饭;但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能体会到长辈们耕耘的辛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好好珍惜粮食。”
20级教育学类一班李晶晶
20级教育学类一班汪欣悦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
“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教给了我们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节约粮食这个话题,来自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2019级文史法7班的周梓乐同学提到了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
在儿时,节约粮食的概念就植根在了周梓乐同学的心中。直到现在,他都一直践行吃饭“光盘”的原则,保持着少点外卖,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酒足饭饱常思远,美味佳肴莫忘饥,节约粮食,保护环境从不是某一个人的任务,而是大家都应该自觉做起的行为。“粮食的生产来之不易,我们谁也没有资格将农民们的劳动成果随意挥霍”,这就是周梓乐同学内心最真切的想法。
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19文史法七班周梓乐
经济与管理学院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经济管理学院同样响应国家号召,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教育实践活动。
2020级管理6班的武昕怡说:“其实减少粮食浪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学校二食堂的自助餐就比较好。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吃的菜,吃多少打多少。这样下来,很多人都可以‘光盘’了。”
除此之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不仅不挑食、不偏食,并且可以做到饭后打包等。这同样是减少浪费的举动。武昕怡认为,节约粮食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升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节约是社会的主题,更是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良好品德。
20级管理6班武昕怡
文学院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自古便被提倡,文学院的同学们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积极践行“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精神。2020级文学院文史法2班的陈治芊表示,她平常都会将“光盘行动”践行到底。她说:“我都是根据自己的饭量来打菜,不会看到想吃的、好吃的就一股脑儿往盘里装,所以一般都能吃完,不会浪费。”
每份被浪费的饭菜背后,不仅是农民日夜操劳的汗水与艰辛,也是无数个山区孩子渴望而不可得的人间美味。我们无法以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但我们能够尽力提升小我,珍惜粮食,从现在做起。
20级文史法2班陈治芊
据联合国统计,2019年全球有6.9亿人遭受饥饿,而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预估再增长1亿左右。中国人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资治通鉴》有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作为海师学子的我们,理应践行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每一顿饭开始,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坚决践行光盘行动!
—HNNU—文字|杜雨瑄 苏定喜 罗玉洁 占少敏 刘钟涛
雷雅琦 孙荥 钟淑莹 薛东 刘然 郑子浩
裴丹妮 陈子薇 李娟 钟鹤娴 赵婉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排版| 刘豫责编|曾丽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