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
《题李凝幽居》 唐 ·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翻译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草径通向荒园。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月下的门。
过桥后景色开阔,移石时云雾飘动。
暂时离开后还会再来,这幽静的约定不会辜负。
意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李凝的幽静住所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喧嚣的淡泊。
上一句和下一句
上一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下一句: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详细解读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这句诗描写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他住在一个少有邻居的地方,只有一条草径通向荒芜的园子。这种环境清幽宁静,与世隔绝,正是诗人所向往的隐逸生活。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敲响月下的门。这一幕静谧而充满诗意,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宁静与悠闲。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这句诗描写了自然景观:过桥后景色变得开阔,移石时云雾飘动。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幽静之地的留恋:即使暂时离开,他也会再回来,这幽静的约定不会被辜负。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
总结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细腻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不仅描绘了观钓的情景,更隐喻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也表现了唐代文人追求闲适、宁静生活的理想。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贾岛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境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