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闺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0 10:16:27 文/唐睿宸 图/龚梓婷

关注

全诗原文

《闺怨》 唐 · 王昌龄

王昌龄《闺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中:指女子居住的内室。
  2. 少妇:年轻的妇女,这里指诗中的女主人公。
  3. 凝妆:化妆打扮。
  4. 翠楼:装饰华美的楼阁。
  5. 陌头:路边。
  6. 杨柳色:指春天杨柳的翠绿景色。
  7. 封侯:指古代封建时代的爵位。

翻译

年轻的少妇不懂得什么是愁苦,在春天里梳妆打扮,上了翠绿的楼阁。

忽然看见路边杨柳的翠绿颜色,后悔当初让丈夫去求取封侯。

赏析

1. 不知愁

诗的开篇“闺中少妇不知愁”,点明了女主人公初时的无忧无虑。年轻的少妇居住在闺中,对生活的愁苦并没有切身的体会,表现出一种天真无忧的状态。

2. 春日凝妆

“春日凝妆上翠楼”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春日里的梳妆打扮和登楼观景的场景。翠楼的意象既突显了环境的美好,也隐约透露出一种等待和期盼的心情。

3. 忽见杨柳

“忽见陌头杨柳色”一句,情感由此陡转。杨柳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离别意象,看到杨柳的翠绿景色,女子联想到丈夫的离别,不禁触景生情,勾起了内心的思念和忧愁。

4.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教夫婿觅封侯”一句揭示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征求取功名的后悔之情。此时,她意识到与丈夫的离别带来的痛苦,封侯的荣誉相比夫妻的团聚显得微不足道,表现出对平凡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薄。

意境与情感

王昌龄的《闺怨》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刻画了闺中少妇的复杂情感。诗中通过女子由不知愁到见杨柳而生愁,最后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情感转变,表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对春日美景的描写,也有对女子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结语

王昌龄的《闺怨》通过描写闺中少妇的离愁别绪,表现了深沉的思念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昌龄在边塞诗之外的创作才华,也让读者体会到古代女子在离别中的痛苦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对亲情和生活的关注,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具有深刻的共鸣和启示作用。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王昌龄《闺怨》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