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璧。蔺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赵王曰:“于吾言,得无负乎?”蔺相如曰:“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以蔺相如为使,持璧使秦。
翻译
赵惠文王在位时,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送信给赵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及其他大臣商议,打算把璧给秦国。蔺相如说:“如果秦国用城池来换璧,而赵国不答应,过错在赵国;如果赵国把璧给了秦国,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过错在秦国。权衡这两种方案,不如答应他们,以此让过错归秦国。”赵王问:“你的意思是,不会让我们受骗吗?”蔺相如回答:“我愿意奉璧出使,如果城池归赵国,而璧留在秦国;如果城池不归赵国,我一定把完璧带回赵国。”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带着璧出使秦国。
鉴赏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则历史故事,更是对蔺相如智慧和勇气的生动描述。蔺相如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应对,使得赵国在与强秦的外交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展现了卓越的外交才能。
智慧与策略
蔺相如在与秦国交涉中,展现了高超的智慧和策略。他通过“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的辩证思维,成功将赵国从被动变为主动,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在拿到和氏璧后,蔺相如巧妙地以秦王的面子为切入点,成功保住了和氏璧的完整性,并最终完璧归赵,显示了其卓越的智谋。
勇气与忠诚
蔺相如在使秦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对赵国的忠诚。他明知秦国强大,但仍然勇敢出使,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在秦王宫殿中,他面对秦王的威胁毫不退缩,坚定地维护赵国利益。这种勇气和忠诚令人敬佩,成为后世忠臣良将的楷模。
历史影响
“完璧归赵”不仅是蔺相如个人的成就,也是赵国在与秦国对抗中的一次重要胜利。通过这一事件,赵国不仅保住了和氏璧,还树立了蔺相如这样一位能臣,极大地提升了赵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这一故事成为中国历史外交智慧和勇气的象征,被后人广泛传颂。
结语
《史记·蔺相如完璧归赵》不仅展示了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司马迁在历史书写中的卓越才华。这一经典故事,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智慧、勇气和忠诚的赞颂,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学习。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外交智慧的博大精深,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