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小曲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将走进榆林学院
这朵沙漠中奇花
将会带给你怎样的惊喜
为宣扬传承榆林传统文化,助力榆林民俗文化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榆林小曲”将于5月28日走进榆林学院,让更多学子了解民俗文化,了解榆林,走进陕北。
时间:2019年5月28日19:30
地点:榆林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主办:党委宣传部
演出:榆林小曲研究会
榆林小曲研究会曾参加全国第一届、第二届民歌调演,先后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大专院校演出。
榆林小曲简介
陕北,人们视之为“歌的海洋”,在黄土高原上勤劳、智慧的人士创作出高亢嘹亮的信天游,然而在陕北沙漠绿洲里的榆林古城还有“一股甘泉”——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榆林小曲研究会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2名、省级传人1名、市级传人5名。
小曲形成至今只在城内演唱,当地民俗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生辰寿延、喜庆节日都有小曲艺人的演唱!演唱形式简单、轻便、灵活。内容大都以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者为多。
榆林小曲的演唱形式,既可一人单唱,也可两人对唱;既可坐唱,也可站唱或自弹自唱。演唱是遵循传统的“正字、合腔、养喉、纯熟”四要素,采用真假声结合及顿挫抑扬的唱法,在发声、吐字、行腔、用令上颇讲究,合辙押韵,优美动听。
榆林小曲结构分为小曲(即单曲)和联唱(即联套)两种形式,单曲也称小调,一般是简单的单段结构,演唱时用“重头”(曲调反复)方法,与歌曲中分节歌相似。联套分中调、大调,由若干曲牌连成,并加曲头、曲尾,属联曲体。其基本句式即句格有五字的二二一句式、七字句的二二三句式和十字句的三三四句式。
小曲分大、中、小调。大调如《小放牛》需唱五十多分钟,《九连环》也是人们最爱的曲子!小曲伴奏传统有四大件为古筝、扬州琴、琵琶、三弦。古筝被专家们证明为二千多年前在陕西存在的“奏筝”。
榆林小曲早期传统的演奏乐器为扬琴、古筝、琵琶、三弦、京胡,后来又增加了笛子、二胡、月琴,以竹筷敲打瓷碟击节,乐队人数一般为六到八人,最多达十二人,着装力求统一。
作为榆林历史文化名城的民俗风情之一,榆林小曲可以体现榆林独特的文化风貌,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旅游开发等联为一体。抢救、保护榆林小曲,能够很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众多的小曲人在小曲研究会会长、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青的带领下走进校园传授传统文化,走出家乡宣传弘扬非遗而努力!
小曲研究会于2005年11月去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京音乐做了学术汇报演出,也是小曲第二次进京。并于2011年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的“四方水土四方乐”专场演出!参加过《边关烽火情》的拍摄;于2014年参加了在南京晓茬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首届民俗研讨会,受到了特别奖励;2015年参加了国家文化部主办的陕西省文化厅承办的“丝绸之路·明清俗曲”的演出,受到好评;并于同年参加了汉中市兴办的五省市民俗文化活动。
下为精彩演出的节目单,看演出必备哦,快快收藏起来~~~
温馨提示
领票信息见下~
取票地点:行政楼515办公室
演出时间:2019年5月28日19:30
演出地点:榆林学院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
榆林小曲奇花放
“沙漠甘泉”成绝响
让我们一起感受小曲漫长悠久的历史文化吧
榆林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李思颖 庞思源 习志园
责编:石晓霞
往
期
精
彩
穿越千年,在这栋建筑里窥见历史的秘密
妈,我在榆苑挺好的,就是有点想你
榆林学院2019年专升本招生简章发布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