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起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五十年代起数学和物理专业开始本科招生,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有数学系、物理系2个系科,涉及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个一级学科。学院现有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具有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覆盖数学、物理、统计学等学科的4个本科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9人,其中教授61人(二级教授10人),副教授6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近90%,50%以上老师有国外留学进修经历。学院办学规模保持稳定,在校本科生1300多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0多人。学院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目标,60多年来,培养了各类人才2万多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等杰出校友。
学院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教育并重,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了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学院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宗旨,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加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学院教师在研承担了60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项目30多项,每年发表SCI/EI/CSSCI等高质量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70多部,获得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称号40多人,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奖2项。
学院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所有本科生实行班导师制,对高年级所有本科生实行学业导师制。近年来,本科生及研究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项目中均获得佳绩。具有代表性的有:“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银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团体)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团体)二等奖、上海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团体)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团体)二等奖;全国“翰博尔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翰博尔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写作大赛初赛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团体)全国一等奖1项;第十一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
咨询电话:64322387
专业介绍
数学金融人工智能实验班
统计学专业(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
物理学(师范)专业
物理学(应用物理)专业
1.数学金融人工智能实验班
1
培养目标
“数学金融人工智能实验班” (Mathematics, Fina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erimental Class,简称MFAI)是今年学校新增设的人才培养特区,秉承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综合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并具国际化视野和远大理想抱负的能够在数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与量化投资等相关领域从事开发、应用和研究的创新性复合型拔尖人才。
2
办学特色
1.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1)MFAI实验班将充分利用我校数理学院、商学院和信机学院优势互补的办学条件,依托数学、金融和计算机三大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培养创新性复合型拔尖人才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保障。
(2)将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搭建多层次国际教学交流平台,营造“国际化”的教学场景和学习环境。一是实施跨学校、国际化的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学术报告;二是为学生搭建“国际大学生学术论坛”、“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学生暑期夏令营”等国际交流平台,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竞争力。
(3)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院校优势,开设基于“中国经验”的通识类精品课程,以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提升学生使命感、激发内心原动力,培养既具备“国际化”视野,又通晓国情的“本土化”人才,积极服务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
2.最先进的培养理念:
MFAI实验班践行成果导向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为此,MFAI实验班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 按照OBE理念对人才培养供给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进行持续改进,适应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端的不断变化,通过提供“模块化、多元化”的各类课程高弹性组合,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和谐统一。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3.最科学的培养模式:
MFAI实验班将综合采用“三合一”和“2+2”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合一”是指融合数学、金融和人工智能三大学科于一体,通过三大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发挥交叉学科的优势,致力于培养适应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2+2”是指人才培养过程将分为两个两年进行。为突出数学对人工智能和金融学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所有学生第一个两年将依托数理学院进行统一管理和课程学习,集中学习数学类基础性课程、同时兼备金融学和人工智能的基础性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科思维能力。第二个两年进行专业分流,根据学生的特质和志趣,将学生分流到数学、金融和人工智能三个专业。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分别培养三个专业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
通过上述横纵双向的学科学段培养,将扎实的学科背景、优秀的专业素养、创新的学科思维融为一体,形成复合型与专业相结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4.最高效的教学形式:
MFAI实验班将采取小班化和学业导师制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每班人数严格控制在20人以内, 每班配有专职班主任1名, 负责实验班的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业导师,每3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一位, 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科研活动,使学生获得学术体验和学术熏陶,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学习的能力。
2.统计学专业(数学类)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与艺术,它提供有效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各种方法。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统计方法是各类高端人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1
培养目标
统计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教育部门从事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具备如下专业知识与能力:(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3)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或工业统计等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4)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5)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
主要课程
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数学基础课:这是数学大类招生专业学生统一学习的数学基础课程,严格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本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等。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本部分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回归分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与分析、统计质量管理、精算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贝叶斯统计等。
(3)统计软件类课程,本部分课程是应用统计软件方面的主要课程,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课程为:SAS与金融数据库、统计计算、应用统计软件实验等。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科研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活动,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近三年,先后有多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与二等奖,有多位同学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应用统计创新活动项目。
3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持续良好,2016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就业工作本科优胜专业。近年来,大多数毕业生在上海或周边地区及其他省市的生物制药企业、金融机构、软件公司、信息咨询公司、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统计调查、信息处理、数据分析等工作,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考取本校和其他高校(诸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的研究生继续升造。
4
毕业生代表
杜滢颖
2020届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行业。曾获2017-2018年度一等奖学金、2016-2017年度三等奖学金、2018年度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于2019年全科通过ACCA、2020年度全科通过CPA专业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使其建立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够更好地做出审计判断。
寄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邹齐
2020届统计学毕业生,毕业后在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担任了四年的班长一致,曾获2020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师范大学优秀团员、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寄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的人才,毕业生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科学计算的基本数学理论与方法,同时具有初步软件设计、开发和实践能力,较全面地掌握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此外,毕业生还将具备在数学,计算机和经济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与能力。
2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I、数值计算方法II、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大型数据库、SAS与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导论、算法设计与分析、量化金融和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
3
就业情况
IT、银行、证券和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分析、管理与软件开发,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单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4
毕业生代表
何志浩
2020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大学期间曾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上海赛区二等奖”、“第34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上海赛区)三等奖”、“201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十届蓝桥杯大赛软件设计类省赛C/C++程序设计三等奖”等。
寄语: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
莫蔓骄
2020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2020年进入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小学工作,现为一名特岗教师。该生曾荣获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专业奖学金三等奖、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大赛二等奖、201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本科三等奖。
寄语:愿既能朝九晚五,也能浪迹天涯。
师大是一所有梦想的学校
一代代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
怀抱着不同的梦想汇聚于此
学思湖畔、不负年华
执子之手、追梦同路
热忱欢迎各界学子报考上海师范大学
我们在这里等你!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