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团队优势;五所兄弟院校联动教研,学经验、补短板,共创优质课堂;紧紧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课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协同,全力打造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创新——“三位一体”教学提升思政课“高度”
在线教学不仅是应急之举,更是化危为机的“课堂革命”。思政课教师以抗击疫情为契机,对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进行全面反思和总结,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形成了“抗疫专题+问题导向+互动参与”的“三位一体”线上教学模式,让感人的战“疫”故事走进课堂,以问题链引导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获得感。
抗“疫”专题模块:讲好战疫故事,引领学生成长
《形势与政策》课是宣讲抗疫故事、传递战疫精神的主阵地。思政团队紧密结合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战略部署以及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生动素材,形成了《疫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大考》、《疫情防控彰显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优势》等12个专题,共直播23场,覆盖18、19级本科学生。思政课教师在深入解读和动情讲解中,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一线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精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家国情怀等鲜活素材如画卷般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共抗疫情,不负韶华》主题征文活动在2月底至3月中旬开展,旨在组织广大青年学警记录抗疫亲身经历,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和难忘时刻,引导预备警官要以实际行动不负青春之名,不负韶华之年,在抗疫工作中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据不完全统计,18级和19级共有12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理论教学模块: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整合国家优质慕课资源的基础上,《概论》与《纲要》课在短时间内建成泛雅教学平台,在线教学顺利开展。思政教学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时政热点精心设置了中央疫情部署、课程视频、经典案例、知识拓展、章节测试等模块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利用学习通“抢答”、“选人”、“主题讨论”、“测试”等菜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直播梳理课程框架和重要知识点,逐渐形成了“学习通+直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所做的“四个选择”;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不断增强了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拓展提升模块: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贴心人
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完成相应教学任务,为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充分“预热”。教师在课后持续开展教学服务,一方面,教师及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并为学生送去知识拓展资料,为需要额外学习任务的学生送去“加餐”服务;另一方面,进行课后答疑,解决同学心理困惑,做学生的贴心人。这些举措为学生送去了温暖,达到了教学“保温”效果。
共享——交流分享提升思政课“厚度”
一堂优质的思政课既要有理论的深度,还要有知识面的广度,这对教师收集整理教学资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庞杂、碎片化的信息,思政课教师深知,只有资源共享和深入交流才能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厚度”。
观摩研讨:在理念交流中提升
定期线上观摩、研讨国家级思政优秀公开课,在共享资料中挖掘思政课的理论深度。思政教师珍惜每一次观摩公开课的机会,先后集体参加了全国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疫情大考与中国文化自信”、五所公安院校“思政直播课”教学交流等活动。思政团队认真研讨每一位专家的授课思路,从理论框架、逻辑结构、课程设计等方面探讨一节有理论深度的课将如何呈现等问题,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读书分享:在经典品鉴中成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理论功底,拓宽思政课的广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读书·分享·感悟”为主题,每周开展“读”具匠心的读书分享会活动,深入挖掘经典书目与课程建设之间内在联系,教师们在探讨、交流、碰撞中共享心得,收获知识。
成长——师生互动提升思政课“温度”
孙大爽老师:
在特殊时期,特殊课堂,尽管授课形式变了,授课阵地变了,但我们初心未变,倾情育人!学习永无止境,必须终身学习。作为一名老教师,如何适应网上教学这一“新生事物”,这是一个新课题。每一节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线上讨论,推荐参考书目,将教学引向深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无止境,努力路途中!
张晶老师:
线上授课模式让我有两方面真切感受:一方面,我在线上授课中既是老师,也是学生,本领危机倒逼自己不断学习新技能;另一方面,线上授课模式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但通过精心设计,以线上抢答、讨论及测验等互动环节同样能助力教学。同时,我会在教学中融入鲜活的抗疫素材,引导学生致敬时代英雄,感悟家国情怀,接受思想洗礼。
原野老师:
《纲要》课线上教学的创建从无到有,是一个创新和学习的过程,对我们教学团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不仅开拓了我们的教学视野,更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展开。通过腾讯课堂直播、微信群与学习通相结合,实现与学生的直接沟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李小洁老师:
线上教学对我来说,技术问题是挑战,经过努力,从不熟悉到熟练操作,实现了自我成长。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提前把学习资料在学生微信群分享,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线上教学考验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力,我也在积极摸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携手与学生共成长。
19信息1周醒臣:
线上教学更考验我们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纲要直播课上,老师备课很充分,教学内容很丰富,讨论题、测试题、抢答等形式都设置了积分,同学们喜欢参与。把网课当成线下教学一样认真对待,紧跟老师,不溜号,才能学得更好。近两个月的网课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对中国共产党在抗疫中彰显的初心使命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
18技术5汤铂洋:
在没上网课之前,我一直担心网课会很死板,老师只是单纯的讲课,课堂没有活跃的气氛,听起来也没意思。但是近两个月的网课,思政课变成了我喜欢上的课。为了把网课上好,老师总是线下询问同学们的想法,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感受到老师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虽说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但教学中,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学生最喜爱的方式去上课,师生相处融洽,也让我注意力更加集中。
19侦查学3姜悦:
线上教学设置了很多互动环节:视频学习让我们梳理了比较清晰的知识脉络;主题讨论题和思考题能够引起我们深入思考;课后测试题及时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课堂测验和抢答环节最受欢迎,它可以时刻让我们提高警惕,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让线上教学活泼和生动起来。在这个特殊时期,即使隔着电脑屏幕,但是师生之间的距离没有拉远,反而感觉老师时刻和我们在一起。
18治安2韩博烁: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采取“直播+学习强国自学”形式,老师与我们分享感人的视频和鲜活的事例,让我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让我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团结与奉献,让我对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下自学学习强国平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使得云端形势课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9监狱学1李雨桐:
第一堂线上思政课,老师在谈到疫情时说:“当下即历史,学习历史使我们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自我有所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足够的自信去实践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引发我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我最喜欢讨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文字中,我感受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虽然师生没有见面,但我们的学习不曾懈怠,仍有动力。
18级警训系1刘晓斌:
《形势与政策》课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全民抗击疫情,让我印象深刻、感悟颇深。老师将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作为青年学生要把这次疫情当作学习的机会,学习英雄们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不负家国,成就出彩人生!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刘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