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梁甫吟》
唐代:李白
长啸梁甫吟,
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
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
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钩,
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
当年颇似寻常人。
老翁一挂钓竿轻,
正是初心未识名。
往来二十载,
坐看红尘空自惊。
何必将欲论长剑,
文王一命可长生。
二、鉴赏
《梁甫吟》是一首抒情诗,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感叹,同时也借古人之事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诗中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通过这些典故,李白展示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的心情。
三、赏析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诗人一开始便发出长啸,吟诵着《梁甫吟》,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愤与无奈,何时才能见到自己理想中的阳春美景呢?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不满。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这里引用了姜子牙的典故,姜子牙曾在八十岁时离开朝歌,来到渭水之滨钓鱼,最终辅佐了周文王,成就了一番伟业。李白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实现理想的渴望,即使年老也不放弃追求。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即使白发苍苍,面对清水也不感到羞愧,遇到合适的时机,依然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反映了李白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
广张三千六百钩,风期暗与文王亲。 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广撒钓钩,最终得遇文王,得以施展才华。这一典故象征着李白希望能够遇到明君,施展抱负。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指出那些大贤大德之人,刚开始的时候也许看似平凡,难以被人理解,但最终他们会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老翁一挂钓竿轻,正是初心未识名。 姜子牙的钓竿轻便无比,正象征着他未被名利所累,坚持初心。
往来二十载,坐看红尘空自惊。 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二十年,见证了世间的纷纷扰扰,却始终不为所动。
何必将欲论长剑,文王一命可长生。 最后,诗人感叹道,何必要争论谁的剑术更强,只要得到文王的任命,就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结语
《梁甫吟》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刻的思想感情,展现了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人借古人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以上有关“《梁甫吟》(李白)原文|鉴赏|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波得月(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