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又呈吴郎》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3 10:21:46 文/苏智源 图/曹书豪

关注

一、全诗原文

杜甫《又呈吴郎》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又呈吴郎》

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

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二、注释

  1. 扑枣:打枣子,收集枣子。
  2. 任西邻:指随意让西边的邻居来打枣。
  3. 无食无儿一妇人:指一个没有食物、没有儿子的妇人。
  4. 不为困穷宁有此:如果不是因为贫困,怎么会这样?
  5. 只缘恐惧转须亲:因为恐惧(失去资源),反而需要更亲近(邻居)。
  6. 即防远客虽多事:即便要防范外地来的客人,事情很多。
  7. 使插疏篱却甚真:但还是插了稀疏的篱笆,这是真的。
  8. 已诉征求贫到骨:已经诉说了征税使自己贫困到骨髓。
  9. 正思戎马泪盈巾:正想着战乱,泪水打湿了手巾。

三、翻译

堂前打枣随便让西边的邻居来收,

她是一个没有食物、没有孩子的妇人。

如果不是因为贫困,怎么会这样?

只因为恐惧(失去资源),反而需要更亲近(邻居)。

即使要防范远来的客人事情很多,

但她还是插了稀疏的篱笆,这是真的。

已经诉说了征税使自己贫困到极点,

正想着战乱,泪水打湿了手巾。

四、赏析

《又呈吴郎》这首诗,展现了杜甫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刻关注和同情。诗中描述了一个贫困妇人的生活情景,通过她的困境,揭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1. 贫困妇人的生活: 诗的开头描写了妇人让邻居来打枣的场景,突显她的贫困和无奈。因为没有食物和孩子,她只能将枣子分享给邻居。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生动地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2. 恐惧与亲近: 妇人因为恐惧失去资源,反而更加需要亲近邻居。这里揭示了贫困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无奈。杜甫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

  3. 防范与真实: 即便要防范远来的客人,妇人还是插了稀疏的篱笆。这一细节表明了她在贫困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真实。这也体现了杜甫对人性真诚的一种肯定和赞扬。

  4. 征税与战乱: 诗的最后,妇人诉说征税使她贫困到极点,想着战乱,泪水打湿了手巾。这两句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政府的苛政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表达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同情和忧虑。

五、结语

《又呈吴郎》通过对贫困妇人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底层的艰难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同情心,展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不仅是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也是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以上有关“杜甫《又呈吴郎》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姚养性(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杜甫《又呈吴郎》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