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燕昭王求士,郭隗谏曰:“古之人主,能致士者,有以尊之也。周文王在岐,得吕望,战胜而得天下;汉高祖致韩信,平齐楚而天下定。今王欲致士,顾予隗也,若使隗为坛,以招贤者,岂不来哉?”昭王曰:“善。”于是为隗改筑宫室,师事之,士争趋燕。
注释
-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的国君。
- 郭隗:燕昭王的重要谋臣。
- 谏:劝谏。
- 古之人主:古代的君主。
- 致士:招揽贤士。
- 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之一。
- 吕望: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功臣。
- 汉高祖:即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 韩信:汉朝的开国功臣。
- 齐楚:齐国和楚国,这里指刘邦击败了齐楚两国势力。
- 顾予隗也:指把我(郭隗)当作贤士看待。
- 为隗改筑宫室:为郭隗修建新的宫室。
- 师事之:以师礼待之。
- 士争趋燕: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
赏析
《燕昭王求士》通过记述燕昭王在郭隗的劝谏下,礼贤下士,成功招揽人才的故事,展现了燕昭王的贤明和求贤若渴的态度。这篇古文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燕昭王重视人才的政治策略,也揭示了古代贤士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燕昭王的贤明
燕昭王在郭隗的劝谏下,认识到要想招揽贤士,就必须尊重贤士。他以实际行动为郭隗改筑宫室,以师礼待之,从而吸引了大批贤士奔赴燕国。这一行为展现了燕昭王的贤明和虚心纳谏的态度。
郭隗的智慧
郭隗以周文王和汉高祖的例子,向燕昭王说明了尊重贤士的重要性。他巧妙地以自己为例,提出了“顾予隗也”的建议,既表达了对燕昭王求贤若渴的理解,又通过自谦的方式,激励燕昭王采取实际行动。
礼贤下士的效果
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举措,迅速吸引了大批贤士争相奔赴燕国。这一事实证明了郭隗谏言的正确性,也展示了尊重和重用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各国君主为了增强国力,纷纷采取措施招揽人才。燕昭王的求贤行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他通过尊重和重用贤士,提升了燕国的实力,增加了国力。
总结
《燕昭王求士》通过记述燕昭王在郭隗的劝谏下,礼贤下士,成功招揽人才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君主求贤若渴的传统。燕昭王的贤明、郭隗的智慧,以及礼贤下士的实际效果,充分体现了贤士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这篇古文的学习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策略和历史背景,感受到历史上求贤纳士的重要意义。
以上有关“古诗文《燕昭王求士》原文|注释|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薄紫烟(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