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2)《转战陕北》

中央美术学院,艺考

中央美术学院

2021-7-12 14:25:11 文/阮思琪 图/何星辰

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单位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已于1月25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等开播。中央美术学院积极参与了节目的内容策划、学术指导与节目录制工作。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作为节目总顾问,对该节目的学术方向、内容品质进行了指导把握,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对参与节目联合摄制工作予以统筹安排。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献礼建党百年的重磅作品,《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通过党史内容和美术经典巧妙结合,融党史题材和艺术之美于一体,创新拓展重大主题表达空间。

中央美术学院官微开启“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微党课”,一起走进经典画卷,感受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2)

《转战陕北》

中央美术学院

石鲁 《转战陕北》

纸本设色 233×216cm 1959年 国家博物馆藏

1959年石鲁先生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画作《转战陕北》。画作展现了毛泽东告别居住十年左右的延安,开始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该画作化繁为简,借用了“三远”法当中的高远和平远,自然而不突兀,突出了伟人的形象。

在转战的371天里,部队走了一千余公里,行军难、吃饭难、住宿难。所走之地,沟壑纵横,山锚林立。然而,就是在这样极端艰险的转战环境中,毛泽东依然以蘑菇战术紧紧吸引住胡宗南的二十多万精兵,同时,毛主席还在指挥着全国解放战争,在小地方干大事情,“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关于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为主轴的中央突破,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互为起脚的战略部署即在此逐步完成。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入进攻的关键,也是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

石鲁根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历史为背景所画的大景山水革命历史画《转战陕北》,描绘了毛主席站立于雄浑壮阔的山巅迎风伫立,面对壮美黄土高原凝思的神情,仿佛山沟中隐藏着千军万马,唤起观者的联想。画面中大面积的崇山峻岭,气势磅礴,毛主席被置于巍峨的群山之中。人物形神兼备,十分突出,真实再现了毛主席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指挥若定的泰然气派和伟人风采。

中央美术学院

石鲁 《转战陕北》初版草图 钢笔 国家博物馆藏

石鲁,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县人。他自幼喜好绘画,上学期间曾瞒着家人骑自行车翻越秦岭到西安,直到第二年(1940年),才艰难到达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因十分敬慕石涛和鲁迅,遂改名为石鲁。

在黄土高原的十多年里,石鲁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人民以及老红军画素描和速写。延安生活不仅有助于石鲁提高绘画技巧,更有助于其绘画风格的成熟。同时,由于对陕北的战斗生活也十分熟悉,这对他之后创作《转战陕北》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条件。

1959年初春,石鲁接到一项创作任务,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画作《转战陕北》。在创作过程中,画家石鲁遭遇了诸多困扰。其中比较凸显的是如何构图的问题。最初的构图场面宏大,人物繁杂,但呈现效果并不大理想。

中央美术学院

石鲁 《转战陕北》草稿之毛泽东像 国家博物馆藏

后来,石鲁先生把人物全部去掉,只剩下了毛主席,删繁就简,反而更突出了伟人的伟岸。最后,画中留下了毛泽东旁边的两个人物和马匹,给人以缓冲的空间,进而变得自然而不突兀。

除此之外,为了把主席的形象刻画得更加逼真,与他同来北京参加首都十大建筑美术创作活动的雕塑家马改户先后为他借来一尊毛主席半身石膏像和一块主席侧面浮雕像,最后又为石鲁做了一个十几公分的泥塑。石鲁以此泥塑为模板,反复临摹并多次默写,才最终成稿。此外,由于最初是以主席背影为原稿,本在两手之间握一拐杖,但有人提议“拐杖”的视觉效果并不太理想。而当时距离画作交稿的时间已十分紧迫,为了让这幅画能够顺利参展,画家罗工柳和石鲁便将“拐杖”去掉。当我们今时今日欣赏这幅原作时,依旧能看见这道若隐若现的痕迹。

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石鲁先生的艺术特点为“求新”、“求险”、“求奇”,其构图往往打破了中国传统国画的常态。他在这幅画中借用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三远法”。近处的山体采用了“高远”的形式,而远处的高原则使用了“平远”,把两种方法融入同一幅作品之中,十分具有开创性。

此外,在这幅画中,“人物”与“山水”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做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中国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自宋以后,人物在山水画中是补衬、点缀的存在。而在这幅作品中,石鲁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将人物作为重点,山体成为人物的衬托,描绘了主席运筹帷幄于沟壑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伟人风采。

主编丨吴琼

编辑丨何逸凡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北京本科院校-中央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丨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2)《转战陕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