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当剪纸遇到青工

青岛工学院,艺考

青岛工学院

2021-7-18 21:51:22 文/马婷婷 图/周蕊琪

关注

用剪刀说话

在纸上开花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从剪纸看胶州非遗传承

胶州剪纸是山东省古老的民间艺术。从表现形式方面来讲,大体分为单色剪纸、活动剪纸、彩色剪纸和贴彩剪纸四种。胶州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艺术不但美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作为一种图案底样,对印染、刺绣、纺织、建筑等工艺的发展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

青岛工学院

剪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未知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一张平整的纸,经过多次翻折,出现不同的样式。不同的折法造就了各色花纹,每一次剪裁,哪怕图案相同,最后的成品也会展现不同的灵动。

为了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6月28号到7月18号,孔子六艺文化园李晓燕老师受邀来到青岛工学院,为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体同学教授剪纸课程。

青岛工学院

课堂生动有趣,气氛融洽,课堂上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所讲的方法要点,课后经常进行巩固练习,对胶州非遗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民族文化带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保护非物质遗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岛工学院

小小纸张,大有乾坤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小小的纸儿呀,四四方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南京用它包绸缎,北京用它包文章......”伴着熟悉的歌谣,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纸在过去有方方面面的用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价值,但是今天,在青岛工学院,在基础教育学院,在这一群可爱的学生手里,四四方方的纸,有了新的内涵,有了新的用途。

在一张叠的四四方方的纸上进行裁剪,其实并不如看到的那么容易。纸张本身为了坚挺好看就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经过几次层叠,寻常的剪刀就更加难以穿透。

青岛工学院

“我们为学生们定制了专门用于剪纸的剪刀和刻刀,用专业的工具希望他们在实际动手操作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真正魅力,同时,也希望他们在使用时注意安全。”

从寻常的“抓髻娃娃”开始,一点一滴,每个人都在进步。每个纹样的裁出,都有学生和老师温暖笑容的陪伴。

青岛工学院

繁复花纹,细细雕琢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剪纸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展现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全新的独特途径。在过去,西方审美是审美的主流,致使我们忽略了中国文化中的独特美丽。

随着剪纸等一系列非遗文化的兴起,我们可以从一位艺术家的手上窥见世界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审美的肯定与欣赏。

中国美的背后离不开一位为坚持传承的艺术大师们,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大学生了解胶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岛工学院邀请孔子六艺园将剪纸文化带进校园内,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热情和兴趣,营造学生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的浓厚气氛。

青岛工学院

于无声处见繁花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于无声处见繁花”几乎是对剪纸艺术最好的形容了,小小的轻巧的的一张纸,在老师和学生们手上开出繁花。

剪刀与纸碰撞发出的“娑娑”声,更为这场创造艺术的盛宴增添意境。非遗文化不仅仅是存在于博物馆存在于古籍中我们碰不到摸不着的“阳春白雪”,非遗文化还可以如此的接地气,还可以在中国、在世界被许许多多的人喜欢。

既是一种高贵的凝结着千百年来中国人独有智慧的艺术,也是一种代表中国人走出世界的审美内涵。

传承非遗之路任重道远,传统的胶州剪纸艺术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学生们在独特的氛围中感受剪纸的魅力。

青岛工学院秉承“胸怀天下,造福人类”的校训,在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一个具有伟大情怀的学校必定是温暖的,必定是能够长足发展的。

青岛工学院

青岛工学院

END

青岛工学院

往期精彩回顾

青岛工学院|带你走进建筑

次元壁破裂!|青工 X 黑陶 = ?

机电工程学院|同德同心,以人为本

编辑|白雨佳

审核|李思成 廖卓雅

出品|新媒体工作室

新浪微博:@青岛工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东本科院校-青岛工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青岛工学院-走进非遗|当剪纸遇到青工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