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安科
(3.2~3.8)
03.02
风雨同舟战疫情 我校辅导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与使命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全体辅导员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委学工部和各党总支的具体指导下,坚决贯彻各项部署要求,坚定打赢疫情防控信心,迅速投入到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每日关注学生疫情数据采集、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摸排、问候湖北学生、推送疫情防控信息…… 及时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工作,诠释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
“疫情”为令 迅速启动“战时”模式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发生后,学工系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和“学工部(学生处)、研究生处—学院—班级(辅导员)—学生”防控联动体系,加强对全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信息摸排及教育管理。面对疫情的突然来袭,学校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号召全体学工同仁奋勇向前、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月1日以来,我校65名在岗专职辅导员和42名兼职辅导员迅速从阖家团圆的“春节假期”转入紧张忙碌的“战时模式”,依托学生健康状态填报平台、QQ、微信、电话等线上媒介开始了“一对一”、“点对点”的全面排查,每日关注疫情数据、摸排学生信息、上报统计数据、开展宣传教育、传递学校温暖、答疑解惑释忧,迅速筑起一道守卫学生身心健康的“防护墙”。
用情付出 结合疫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辅导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召开线上班会,给学生推送疫情最新动态,分享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正面、理性应对,不信谣、不传谣,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情怀,加深对多难兴邦的理解。辅导员宋兵兵利用易班平台,给学生推送疫情防控中动人感人故事的新闻和链接,组织学生在易班上用不同形式为湖北人民加油;每个班级也利用易班平台开好线上主题班会,英语192班领学《防疫倡议书》,翻译181与182两个班发起学霸计划,翻译191班制作原创视频《我倡议我承诺》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等学院组织辅导员们及时就疫情中发生的感人事迹通过QQ群和自媒体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专项募捐2.1万元购买防疫物资捐赠武汉协和医院的活动对每一位师生都进行了思想洗礼,增强了大灾之下的团结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辅导员韦乃学利用“666工作法——(辅导员—6个班长、班长—6个班干、班干—6个学生)”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效率,在特殊时期为学生保驾护航。动物科学学院辅导员贾芳敏老师带领班级学生拍摄为武汉加油视频,建筑学院辅导员沈德艳和阮怀思老师指导学生会在“安科筑语”微信公众平台开设“防疫特辑”,在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以实际行动为家人传递温情,做一个“停课不停学”的好青年。
用心投入 创新开展学生线上学习考研就业指导服务
农学院辅导员张轶辉老师紧密结合学生最喜欢用QQ聊天交流的实际,充分挖掘QQ群的功能,利用QQ群公告开展就业信息发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QQ群开展考研复试面试指导、辅导,利用QQ群作业功能给学生布置作业,督促学生防疫学习两不误。疫情期间,广大辅导员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网格化、层级化、微信化的工作模式,建立了2020年就业工作群和2020年考研交流群,全力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做好学生的答疑解惑工作;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召开空中网络招聘会,同时及时把各高校的考研调剂信息推送给有需要的学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们进行求职和考研工作,把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和考研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建筑学院辅导员沈德艳老师在所带学生干部群发动学习委员结合新学期课表和学校提供的《疫情防控期间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部分数据库列表》,联系专业课老师,制定班级学习计划,“停课不停学”,帮助学生开启自律生活。外国语学院每名论文指导教师都建立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群,对毕业生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陈慧中利用网络进行就业教育,在线上联系企业发布精准就业推荐公告、利用班级学生党员成立就业提升小战队、制作就业提升小课堂、一对一在线简历修改,缓解同学们就业顾虑与压力。动物科学学院辅导员李焱老师指导毕业生考研复试和调剂,主动联系校内外考研资讯和资源,积极鼓励和引导考生做好复试、调剂准备,给予学生考研及择优个性化指导。
用声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分工协作,“六声”齐发。财经学院辅导员王天云老师依托“财经易宝之声”,通过易班平台推出“易起奋斗,共战疫情”系列宣传报道,分享相关政策及防控知识,积极宣传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财经学子事迹,充分发挥易班平台优势,全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截至目前,“易起奋斗,共战疫情”系列报道共有7篇上线。辅导员薛枫依托“学风财经之声”,充分利用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学生会官方QQ、学风财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声,强化思想引领”,学生会官方QQ、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近10篇,浏览量达8400余次。各班级辅导员老师依托“专业班级之声”,充分利用易班平台班级群等载体,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工作要求。各位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辅导员老师依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之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传播正能量。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老师依托“财经辅导员之声”,结合日常工作分工,积极利用易班、微博等,认真思考谋划,通过易班发布系列话题或撰写发布高质量主题博文等,发声引领,唱响财经辅导员之声。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依托“学生工作负责人之声”,在财经学院易班微社区,围绕上级和学校文件精神与总体要求积极发声。
用爱温暖 照亮前方 筑起疫路心防
省大学生团体辅导工作室负责人、管理学院辅导员陶漫老师牵头于2月7日积极开通蒲公英心理援助QQ热线,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陈慧中老师始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制作了微网课《敬重生命 珍惜生命》,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薛璐莎老师建立“化材学院疫情重点学生跟踪关爱群”,财经学院辅导员张俊老师用“八个一”工作法(“一个电话,一句问侯;一次沟通,一份关爱;一遍排查,一回摸底;一路相伴,一起战“疫”!”)来推进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积极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缓解心理压力,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加强高危人群识别,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现状的调查,及时掌握大家的心理健康情况,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广大心理辅导老师积极发布《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坚决打击疫情防控防空狙击战》系列心里讲座、心身安稳小技巧等相关视频,利用易班趣味打卡帮助学生战疫减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除线上咨询外,学工部、各学院和辅导员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状态,对出现恐慌、焦虑、烦躁、无助等不良情绪的学生,亲切关怀、及时疏导。辅导员一通通电话,一段段文字、一次次询问、一遍遍叮嘱,把权威的防控知识、贴心的关怀、乐观的勇气带给每一位安科学子,与他们共渡难关,共待春暖花开。
03.03
省扶贫办到我校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工作
3月2日上午,省扶贫办社会扶贫处副处长夏俊一行三人到我校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涡阳县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并看望驻村扶贫干部。涡阳县委常委、副县长黄恺,扶贫局局长冯飞,西阳镇党委书记栗克等领导陪同调研。我校驻王桥村扶贫干部丁景良、张海亮、余维发,王桥村党委书记王杰,伟侠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侠参加了专题调研活动。
黄恺在讲话中指出,安徽科技学院定点帮扶涡阳县王桥村以来,始终牢记帮扶使命,切实履行帮扶责任,在园区规划、技术指导、面向采购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和农民合作社极大的帮助与支持,探索出了“高校+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激发了农民合作社创业热情和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对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值得推广的产业扶贫之路。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认可,当地群众满意率也逐年提高。丁景良和李晓侠分别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精准帮扶、疫情防控以及合作社产业发展情况。
夏俊在听取了黄恺、丁景良和李晓侠工作汇报后,对我校在定点帮扶中形成的“抓科技促产业发展”的特色做法予以高度认可,对驻村帮扶干部不忘驻村初心,牢记帮扶使命,真帮实干这种精神予以表扬。他希望安徽科技学院保持帮扶力度不减,充分发挥学校人才、技术和智力优势,继续深化科技帮扶举措,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稳步实现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增产增收,为帮助涡阳县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03.03
学校实现目录外新专业审批“零”的突破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校在专业设置上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引领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新专业,不仅成功获批为国家目录外新专业,更成为安徽省今年获批的唯一一项目录外新专业。新专业的获批,是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新突破。
据悉,自2016年以来,安徽省高校仅获审批专业7项。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此次目录外新专业申报工作,要求教务处会同农学院等有关学院,从“新农科”的需求入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结合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专业情况和急需专业对人才需求情况,依据学校办学定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组织新增专业的调研论证和申报工作。
近年来,我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面向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专业。狠抓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专业结构优化,切实做好人才需求调研,以详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以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作为增设专业的基础,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增设专业的重要依据,积极增设新兴专业。近三年,我校已成功获批新增专业6个,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03.06
教学不缩水 标准不打折 学校有序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严峻的疫情阻挡不住学生求知若渴的热情,更阻挡不了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初心。3月2日,党委书记蒋德勤,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震面向全校师生“云端”开课,学校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在充满牵挂和期待的“开学第一课”中,学校迎来了首日全面线上教学,顺利开启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阶段,全校师生亲密相聚在各大课程平台,天涯若同窗,教师化身主播,电脑成为讲台,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稳步推进。
提前谋划,稳步推进。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坚决落实教育部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切实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多措并举,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导下,党委委员、副校长黄友锐牵头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组,发布了《安徽科技学院关于调整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制定了《安徽科技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开学工作方案》,出台了《安徽科技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实施方案》,要求教师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灵活采用线上教学方式,认真实施线上教学。学校召开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视频扩大会议,认真总结了前期线上教学工作经验,对学校线上教学工作全面开展进行了安排和布置。
团队合作,先行先试。学校组建了线上教学指导团队和保障团队。教务处集合学校省、校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主持人和成员共82人建立了线上教学指导团队,相互交流,帮助教师选用课程平台,协助教师建立课程。教学指导团队20天内利用QQ群、企业微信等发布各项培训任务和实践操作,分批次培训教师647人。学校积极联系超星尔雅、雨课堂、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组建技术保障团队,保障教师选课建课。2月24日,学校首批18门省、校级大规模在线课程和教师选用的课程先行开课,600余位教师随堂听课,学习线上教学方法,开展线上课程教学实践。
积极响应,群星荟萃。全体教师接到学校开展线上教学通知后,立刻由轮休转为战时,由主厨变为主播,第一时间投入在线教学,人文学院教师田野六次改签返回学校。全体教师认真参加各类线上教学培训,潜心研究网上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探索适合课程教学的师生互动方法。农学院教师将线上课堂搬到了种植科技园,一身汗,一脚泥,田间地头,无怨无悔。动物科学学院郭伟娜老师从病毒学角度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新冠病毒防护视频讲座。3月2日全天,全校183门课程397个班级开展线上教学,16590人次学生参加在线学习。
爱心关怀,教学相长。针对在线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们及时跟踪,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逐一交流,循循善导,激发学习兴趣。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和要求较高的同学,线上“开小灶”,不厌其烦,逐一辅导,解疑答惑。学校对学生线上学习流量给予补助,每名学生按20元标准补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40元标准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按60元标准补助。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王晓鹏老师推进学习共同体,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考核。很多同学在讨论和反馈环节中比较各直播平台优劣,绘制了网络流畅度时间表。
联管联控,确保质量。为确保线上教学工作有效、有序、保质、保量开展,学校印发《安徽科技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线上教学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对线上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强化教学督导工作的督教、督学、督管职能,确保线上教学期间教学秩序运行平稳,实现与线下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3月2日,学校处级以上干部线上听课60余节,提出**建议80余条。学校教学督导定向联系,每个督导督查了解一个教学院(部),每周督查不少于3门线上课程教学情况。教学院(部)教学督导员督查本学院一个专业,每周不少于2门线上课程教学情况,重点督查老师线上教学准备和开展情况、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等。
惊蛰已至,春始发生。全体老师“身宅家中,心在路上”,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潜心学术研究,勇担教学任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增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确保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在“万里云端”站稳“三尺讲台”;全体同学积极转变心态,做到停课不停学、学业不掉线、课程不掉队,在战“疫”中绽放青春力量。
来源 | 安徽科技学院官网
编辑 | 杨玉 金琦
责编 | 章路遥 余良
审核 | 李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