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9月1日,宜宾校区建设管理研讨会在郫都校区召开。参会领导干部就如何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两校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宜宾校区建设管理提出具体意见建议。现在,请跟随小编,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建言献策的吧!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部(处)长吴亚梅
现有的两校区管理模式对于刚运行一年的宜宾校区总体较为适合,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管理方式、人员管理归属、岗位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随着宜宾校区的发展,按照“放管服”相结合的形式,简政放权,适度下放权力,是提高双校区资源利用率,激活宜宾校区办学活力的必然要求。一是总量控制、目标导向管理。在岗位总量及人员经费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部分人事权逐步下放给宜宾校区,扩大其在人员经费支出、人才引进、招聘和外聘、人员管理及培养培训等方面的权限。二是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逐渐探索出以宜宾校区自主管理为主,学校统筹监督的管理模式。三是提前储备教学人员。结合宜宾市在大学城对入驻高校的人才支持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招聘,加大培养培训。四是逐步组建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校区可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从当地高校、研究所、企业适量聘请兼职教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等问题。
教务处处长王小兰
宜宾校区正式投入运行已经过去一年了,总体来看,宜宾校区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能够得到基本保证,同时教学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但是离学校希望达到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宜宾校区的实际,我建议:一是开展大讨论,强化办学初心。学校需要通过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让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普通教职工认识和理解到宜宾办学的目的意义。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按照权变管理观点,管理体制应该适应因环境变化。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1-2年):混合式管理。就是当前模式,即从职能部门到二级学院部分业务全面延伸管理,部分业务以宜宾校区为主。第二步以条式为主模式(2-5年)。相关职能部门延伸管理,宜宾校区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二级学院,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第三步以块式为主模式。校区规模上去后,宜宾校区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校区,实施本区化管理。三是开展公开选聘,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尽快启动在校内外招聘选拔宜宾校区院长、副院长、专业负责人以及专业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让专业教师在宜宾校区有归属感。四是制定配套政策,促进干事创业。针对宜宾校区制定相应的人事相关政策,同时可以推行目标管理。
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岳德坤
2020年,我校宜宾校区启用,针对首批新生入驻,学工系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多措并举,围绕“新”字用“心”开展工作,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运行一年各方面效果明显,学生对宜宾校区认可度高,在寒假志愿回家乡招生宣传学生自发组成47支队伍,参与学生200余人。同时,宜宾校区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在新的学年,学工系统在稳步推进日常工作的同时,第一,进一步高度重视宜宾校区的工作;第二,把工作的重点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来,要求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教育到位、管理服务到位、工作人员到位;第三,充分发挥好学生党团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工作;第四,开展形式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宜宾校区学生的课余生活。站在新的起点,全体学工人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计划财务处处长张泽明
宜宾校区财务工作是学校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期将随着宜宾校区管理职能变化而逐步从延伸管理走向属地化管理,形成“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集中核算”为特征的宜宾校区财务管理新体制。
学校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宜宾园区”概念,统一制定“宜宾园区”财务制度和经费支出标准,规范管理。以事权划分为基础配置“宜宾园区”资源,“钱随事走、用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尽快成立宜宾校区财务科,实行学校和校区双重领导;坚持放管服相结合,适时下放宜宾校区财务管理权限,鼓励宜宾校区完善内部财务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宜宾校区网报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专线建设,建立宜宾校区会计核算分中心,统一账务系统、统一收费管理、统一资金支付。
宜宾校区主任邱世安
过去一年,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共同努力,校区以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为引领,围绕“服务、协调、管理和分忧”等四项工作职能,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学校统筹、坚持服务至上,实现校区正式启用,首届师生顺利入驻,自主管理、爱校如家、健康体育、尊重劳动等校园文化逐步形成。
新学期来临,校区的建筑面积、学生规模和师资队伍方面都大幅增长,校区的建设发展在合作共建、制度机制、双重管理、主体意识和职能定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建议一是要通过构建沟通机制、建立干部交流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机制;二是要通过优化管理层级、厘清职能边界、加强自主考核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校区管理;三是要通过组建校管课程宜宾教研室、组建校区专业教研室、吸引科研团队入驻校区等措施组建属地化师资队伍,进而努力推动宜宾校区健康稳定发展。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世凭
宜宾校区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和学校的既定目标与师生期盼相比,还存在几点不足。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体现出与成都校区的差异,作为学校改革试验区的作用尚未凸显出来。二是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与学校职能部门的关系还存在定位与职责不够清晰之处。三是扎根宜宾校区、以宜宾校区为主岗的师资与管理队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在新学年中,关于宜宾校区有四点建议。一是明确校区管理体制,在延伸管理和属地化管理之间,根据事务性质的不同,开列出责任清单。二是尽快出台在宜工作教职工的薪酬等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到校区工作。三是抓紧建设起一支根植宜宾校区、稳定的师资和服务管理队伍。四是整合在宜宾校区开设的专业,成立独立建制的学院或系部。
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常淑丽
学院有序推进宜宾校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强调教、管、学三方协同驱动,增加语言实验教学比重,采取读写模块小班化面授、听说模块上机训练、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度;逐步建立稳定的宜宾校区教学团队,强化课程负责人引领作用;扶持团队建设,保持两校区教师良性流动,推动师资协同发展;强化虚拟教研组织与实施,推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建设,保证两校区教学建设同质高效。
从应对疫情走向智能时代新常态的跨校区教育中,宜宾校区课程组老师们尽职尽责、克服困难、甘于奉献,这必将激励学院全体教师迎难而上,秉承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实践,潜心铸教,用心育人!
编辑:杨燕丽
审核:冯瑛
成都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