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附直播二维码
【百川奖】作曲比赛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是第十一年,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重大活动之一,已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本次作曲比赛旨在促进广泛的国内外音乐交流;鼓励作曲家对中西乐器融合进行富有音乐性、探索性的创作;也对创作和演奏的双向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纳百川之气象,和时代之韵律”,祝愿第九届【百川奖】作曲比赛取得辉煌成功。
——校长廖昌永
2020年是特殊和艰难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各地原本计划的各类活动都受到极大冲击和影响。
原定于2020年6月举办的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品牌项目第九届“百川奖”作曲比赛也受其影响,赛事日程作了延期调整。这是百川奖组委会和全球参赛者面临的一次新考验,组委会每天收到数十封邮件询问,也让大家感受到本赛事在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力。
本届“百川奖”评委会主席许舒亚教授感叹道,“能够将一个赛事做成业界品牌是非常不易的。百川奖作曲比赛至今举办了九届,经历了从国内赛事扩展成国际性赛事的升级,开始引起国际瞩目。这来自于我们对音乐创作与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热爱,这份初心需要不懈坚持下去!”
凭借对音乐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在与全球参赛者紧密相连数十个日夜后
“百川奖”决赛音乐会
即将于12月8日晚
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拉开帷幕
届时将呈现来自
国内外11位优秀青年作曲家的决赛作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年百川奖仍延续为九件以内的中西混合乐器编制进行创作。截至2020年7月,组委会共收到全球有效投稿93部,经第一轮初评,产生了11部入围决赛作品。
自11月中旬以来,指挥家高健带领大地之歌室内乐团和民乐系师生从按谱索骥,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表达作品的内涵,指挥家和演奏员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精力。
演奏家们表示这一届参赛作品在创作理念、技法上都显现出青年作曲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其中,新音色、新演奏法的准确演绎是排练的难点所在,一方面对演奏家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其新颖的效果也让演奏家们感到惊叹。
探索·创新·融合——正是百川奖和我们时代的精神所在。正如作曲指挥系主任、项目总监周湘林教授所言:“百川奖已逐步成为全球广受关注的重要作曲比赛,它同时也是青年作曲家展示才华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在百川奖中,我们能看到更多富有激情、创造力和强大音乐表现力的作品!”
2020年注定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本届百川奖决赛评委会大咖云集:新西兰作曲家、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主席格伦达·基姆(Glenda Keam)教授和国际著名作曲家马格努斯·林德伯格(Magnus Lindberg)教授担任决赛国际评委,因为疫情的关系,两位国外评委采取远程网上评审的方式;另有三位校外评委,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主任郭鸣教授、中国-东盟音乐周总监钟俊程教授;还包括本校的七位著名作曲家。
根据应对疫情的相关政策和防疫要求,本次决赛音乐会仅对校内师生开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届时将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步直播现场决赛音乐会,欢迎国内外的音乐爱好者网络参与。
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直播
让我们共同期待决赛音乐会的圆满成功,期待各位青年才俊的作品绽放别样的青春光彩。
最后引用上海音乐学院徐孟东教授的点题之言作为共同愿景:“海纳百川,汇聚精华,中国气度,国际胸怀。祝第九届【百川奖】英才辈出佳作云集!”
来源:作曲指挥系
撰稿:王甜甜、陈牧声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好不好看,你点了才算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