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学开课第13、第14周教学质量报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2020年6月8日
第一部分在线教学开课第13、第14周教学运行周报
在线教学第13、第14周,学校发布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的通知》,5月23日至28日学生分批分期、错时错峰、有序自愿返校。全体教师依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继续开展在线教学工作。这两周教师在线授课情况正常,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良好,教学组织有序,整体运行平稳。
一、教学运行基本数据
第13、第14周全校共有361门课程实施在线教学,495位老师参与线上授课,教师到课率100%;实施在线教学课程为912门次,学生实际上线学习累计57144人次,学生平均到课率99.38%。
表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11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表
表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14周在线教学情况统计表
表3:第13周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4:第14周各教学单位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5:第13周每日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6:第14周每日在线教学开课情况
表7:第13周每日学生到课率
表8:第14周每日学生到课率
二、线上主要教学平台使用情况
经过前期的运行与摸索,任课教师根据授课效果,及时调整授课方式,确定最适合自身教学的授课教学平台,主要集中在长江雨课堂、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企业微信、腾讯课堂、腾讯会议、腾讯QQ等平台和软件上。各任课教师结合教学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运用直播、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与学生互动交流讨论、布置作业测验、辅导答疑等教学活动,实现授课方式多元化。目前各主要授课平台运行逐渐稳定,保证了师生的正常使用。
(一)长江雨课堂
开课第13、第14周,长江雨课堂共开课167个课堂,上课师生11304人次,两周运行数据、教学活动情况、课堂互动情况如下:
表9:长江雨课堂第13周教学运行数据
表10:长江雨课堂第14周教学运行数据
表11:第13周长江雨课堂活跃度
表12:第14周长江雨课堂活跃度
表13:第13周长江雨课堂互动情况
表14:第14周长江雨课堂互动情况
(二)超星学习通
超星学习通平台原是我校引进的公共通识课选修平台,疫情防控期间各任课教师在平台上积极建课、上传资源,具体情况如下:
表15:第13周课程运行情况(5月23日—5月29日)
表16:第14周课程运行情况(5月30日—6月5日)
表17:第13周课程数据
表18:第14周课程数据
表19:第13周数据对比分析
表20:第14周数据对比分析
表21:第13周课程活跃度TOP10
表22:第14周课程活跃度TOP10
(三)智慧树平台
智慧树平台是山东省高校在线课程平台,也是我校公共通识课的重要选课平台,本周该平台教学趋势和课程选用、作业完成等情况如下:
表23:第13周教学趋势
表24:第14周教学趋势
表25:第13周共享课引用
表26:第14周共享课引用
表27:第13周选课学习、互动、作业完成情况
表28:第14周选课学习、互动、作业完成情况
(四)中国大学MOOC(慕课)
中国大学MOOC(慕课) 是国内优质的中文MOOC学习平台,,拥有包括985高校在内提供的千余门课程,疫情防控期间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平台优质资源,注重线上互动答疑,各门课程顺利开展:
第二部分 在线教学第13、第14周质量周报
第13、第14周在线教学平稳有序运行,学校持续抓好各项在线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在线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在线学习能力,学生也适应了在线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学习和交流。近期的教学重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和网络展览筹备等相关工作。
一、毕业设计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及网络展览的筹备工作
毕业设计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毕业设计创作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学校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积极将毕业设计教学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对接,教与学围绕“教学在成果产出现场”和“项目实题进课堂”等方式展开。
(一)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优质设计
工业设计学院作为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的重点教学单位,以“产教融合”作为毕业设计教学的核心理念,围绕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设计创作服务产业、多元体验设计价值的教学目标,组织院长、副院长、学科带头人与专业教研室正副主任形成核心教学团队,对毕业设计教学全程进行指导监督,并按照课程流程,通过毕业设计开题答辩、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毕业设计效果图检查、毕业设计报告写作指导、毕业设计报告审查、毕业设计答辩6个环节把控教学质量。
产品设计专业交通工具设计方向按照学院指导意见,确定了行业实践实题创作、专业竞赛概念创作、防疫需求创作3类毕业设计方向。其中行业实践实题创作合作单位包括上汽汽车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人运通控股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木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青岛上德真源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等12家行业知名企业,14名毕业生通过毕业设计创作入职企业设计中心;专业竞赛概念创作围绕Car Design News国际汽车设计大赛、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上汽通用汽车校园创新大赛、“东风梦想车”中国青年汽车创意设计大赛等6个专业设计竞赛展开,获得2019年上汽大通C2B设计大赛金奖、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铜奖、Car Design News国际汽车设计大赛中国区30强3名、上汽通用汽车校园创新大赛最佳团队奖等8个奖项;同时响应社会防疫需求,创作社区防疫无人物流车、公共区域消毒与巡检机器人等作品获得社会、企业认可,目前正在积极进行设计转化。
图:青岛上德真源近海双体游艇设计
图:奇瑞城市女性电动微型车内饰设计
图:华人运通自动驾驶旅行MPV内饰设计
图:近海单体休闲游艇概念设计
图:博郡电动敞篷轿跑车概念设计
图:极星模块化敞篷电动车概念设计
图:2025捷豹轿跑SUV概念设计
图:公共区域防疫消毒机器人设计
(二)一心两翼,互为融通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围绕“三大能力”和“三大态度”培养展开,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具有一定挑战意义的社会课题进行系统地分析、布局、设计和表达,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设计、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争创优质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态度;勇于创新的设计态度;正确的设计理念及设计经济和艺术市场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该专业方向以强化艺术类院校特色为根本,提出“一心两翼,互为融通”的教学理念。即以空间塑造能力为核心,以文化输入和生态技术为两翼,拓展专业外延,强化专业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山工艺专业特色。基于此,2020届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毕业生以景观再生为主题,毕业设计立足济南,服务山东,以文化为切入点研究山东地区环境景观,力图通过文化与景观的融合,发展性地挖掘与延续山东地方特色文化、民俗民风,使得景观适应现代人们功能与审美的需求,促进地方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改善地方生存发展环境及地区形象,真正为社会、为人民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围绕“再生与设计”的毕业设计主题派生出工业遗址类、文化街区类类、乡村景观类、公园新义类、广场改造类等极具挑战性的设计实践内容。
在毕业设计教学组织方面,景观设计教研室结合历年选题和近年景观市场讨论并确定毕设选题类型,整合教研室团队、导师团队、导师个人的景观资源,采用教研室评议——导师团队评议——导师独立负责——导师团队——导师独立负责——教研室评议的总分总的工作流程。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明确并执行毕业设计各个时间节点,评分方法、评分阶段和评分标准,并由导师团队和校外专家(兄弟院校教授、设计实践单位专家)共同审核学生毕业设计过程,把控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通过毕业设计教学,夯实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设计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表达,启发了设计创新思维,并展现出在未来设计生涯中得发展潜力。最后通过建立专业公众号和专业分享会,推广每一位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分享毕业设计经验、考研经验和招聘经验。
学生毕业设计展示:
蔡旭阳
成丰复兴——方形空间的流动
作品介绍:工业建筑在世界上每个城市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建筑大多兴建于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技术飞速发展,透过这些厂房依稀能看到当时的盛况所留下的历史痕迹。它们是一个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历史轨迹。济南作为近现代知名的工商业名城,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回看百年发展,老工厂、老仓库、老铁路,这些承载了济南工业文明、体现城市特色和发展轨迹的工业遗产成为了泉城人的重要记忆。要如何唤醒他们的生命力呢?这便是本次设计的目标。
(三)跨校分工合作,量身定制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2016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游戏艺术设计方向毕业设计面对巨大的协同创作工作量,采取了分工合作的工作室机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工作室单位完成游戏开发,最终以app或者程序的形式进行交互体验展演。
学生按照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导师指导下组合为9个小组,并为自己的团队定义特色的工作室名称并设计了LOGO。工作室创作作品包括科幻、传统、悬疑等多种风格与主题,以及动作闯关、策略解谜与休闲益智等多种游戏类型。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毕业生在周汇报的例会上汇报毕业创作的工作进展情况,教师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详细的节点将毕业设计的游戏策划与美术工作部分全部完成。
因游戏开发除策划与美术之外,还需程序设计的支持。为此该专业方向积极寻求校内外交叉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联合进行创作,由对方协助本专业毕业生进行程序设计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师生与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游戏艺术设计方向师生实行联席会议制。疫情以前以周为单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匹配。主要从项目技术架构与学生专业匹配度角度进行了分组,并进行了多次见面与交流,原计划寒假期间进入程序开发、封装测试与游戏周边设计阶段。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本届毕业班每周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继续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双方克服困难通过瞩目会议形式进行创作协调会。同时通过百度云盘进行数据分享,实现资源的网络管理。期间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以工业化标准严格推进设计实施进度,将居家隔离对毕业设计推进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在学生设计方案与美术资产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主题,设计了疫情主题的表情包、漫画与海报。近期指导教师结合本次毕业展线上展览的特点,对毕业设计的展示方案进行了针对性地指导。
图:关于古灯内世界的解谜游戏
图:《脑虫》游戏画面
图:《小世界》游戏画面
图:《断片》游戏主界面
图:毕业作品《小世界》的疫情主题表情包
(四)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双向互动,深化专业育人实践路径
视觉传达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第二工作室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围绕设计的“问题研究”、“文化研究”和“价值研究”展开,设计选题与应用表现关注“设计与哲学”、“设计与人文”、“设计与科技”三大方向。强调专业深化设计研究和项目课题实践,重视中国传统学科和交叉新型学科的比较设计研究。
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毕业设计综合课题为载体,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双向互动,深化专业育人实践路径。结合防疫主题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灾难、生命、人性与艺术的关联,进一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发展观,推动特殊时期主题创作与教学走深走实,真正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设计研究选题围绕“灾难与生命主题”、“环境保护主题”、“传统文化资源再设计主题”展开。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企业微信、腾讯课堂的平台优势,充分利用示范教学、课堂资源站,方便教学指导、网络课堂沟通、互动讨论和方案提交。同时设立毕业指导三人群,针对每一次方案提交,三位教师集中商讨形成完整统一的修改意见,再发布到班级群,保证学生高效、便捷地开展修改设计。
该工作室今年共有6位同学考取广州美院、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学校研究生;动物保护题材《鸟的异世界幻想》作品发布于站酷等国内设计平台;刘金乾凭借《泰山隶刻体》文字设计签约汉仪字库;商业项目《蛙声小镇》农产品品牌包装设计企业被采用。
(五)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关注未来生活体验
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工业美术专业纤维染织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立足于纺织行业科技前沿,以探索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为己任,关注未来生活体验,引领行业发展。该专业方向今年共有27位毕业生,分成三个导师组进行指导,从“室内纺织品整体配套设计”、“传统染织工艺的再设计”、“纤维艺术综合创作”、“以服装为载体进行的服饰(面料、饰品)创意设计”四大方向进行设计研究。
选题方向涵盖了科技与未来、生活与情感、健康与应急、社会与文化等,主题新颖,例如:重拾童年记忆主题的室内纺织品设计研究;传统民间蓝印花布的创新设计研究;针对“微笑”抑郁症这一社会现实问题,通过纤维材料介质,以服装服饰为载体进行的创作研究;针对新冠疫情进行的纤维艺术综合装置创作研究等,体现了纤维染织设计方向创新探索的精神,推动工艺美术、纺织行业创新发展。
本届毕业设计除学生个人完成作品制作的同时,教研室联合瑞鑫地毯企业、明远家纺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了地毯铺陈、家纺产品的设计与打样工作。
目前毕业生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了作品照片的拍摄以及作品三维空间动态视频拍摄等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召开线上会议,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作品照片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了集体评分,并评选出了优秀作品。
二、拓展新思路、新方法,探索在线教学与实践新模式
根据在线教学特点,应用设计学院任仲全、卢晓梦老师适时调整《家具制造实训3(编织家具)》课程设计及授课方法,对课前、课中、课后环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课前安排课程导学,在开课前一周的试讲课上,将课前预习材料及上课要求形成文本发送给学生,使学生提前了解授课内容与目标。课中加强教与学的交互,利用微信群实时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交互,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同步;同时让学生用简单的数字1、2(正反)回复,以及运用一问多答的形式,迅速把握学生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地把握教学进度。课后根据当周授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慕课规定特定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完成一篇300-500字的感想小论文,使其巩固课程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再思考,提升参与学习的能力。
图:学生秦兴月周主题的感想小论文
面对在线教学的新课题,该课程的两位任课老师对授课方法进行调整,探索出了在线教学+远程指导学生实地调研实践的新模式,即根据学生防疫期间居家学习与社会逐步放开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时制宜的“因地动态”调研方式,指导学生在所在地对当地民间手工艺人以及手工艺编织企业进行访谈调研,以深度访谈、视频录制、录音笔音频记录等形式,再现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并通过运用旁白文字描述编织工艺要点,增加学生对工艺的理解以及与设计的结合再造。这些优秀的民间手工艺人作为学生的“工艺导师”,和两位授课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学生的方案作品。
图:崇州市竹编博物馆
图:图片为学生孙子越自行采访手工艺人时拍摄编织过程的视频截图
图:学生程玉对菏泽单县刘集村手工艺人进行的深度访谈截图
图:学生程玉对绳编手工艺人溪源进行的深度访谈截图以及与手工艺人的同步编织演示
图:学生黄现国对商丘市夏邑县业庙乡张楼村手工艺人的芦苇编织工艺调研
在任仲全、卢晓梦两位授课教师线上指导下,学生和手工艺人共同完成了从选料、抽剥到打底子等编织流程,将课堂教学从线上走入田野、林间、手工艺人的家中,在实践中感受民间工艺以及它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完成课程学习到实践应融合转化,创新出线上远程课程教学与实践新模式。
三、继续开展在线教学督导,严格把控在线教学质量
学校始终重视在线教学督导工作,督导小组持续发挥作用,对网络教学期间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督导结束后,督导老师填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线教学督导记录表》,对督导课程的特色与亮点、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
督导人员与教师之间不是单边的听与教,而是双边的学习与收获。督导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听课教师的授课课程、授课内容、授课环节等,在听课后认真填写督导记录表。授课教师需要根据督导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经验进行进一步梳理,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解决难点,突出亮点。
如应用设计学院督导组对单大鹏老师的《实训4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宋菲菲老师的《时尚创意化妆》进行了听课,《实训4旅游纪念品设计》课程进入学生作业讲评阶段,本节授课单老师主要利用企业微信平台和微信群听取学生方案汇报与评价,在研讨环节里积极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指导,熟练地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过程化监控学生作业。《时尚创意化妆》课程重点讲授了现代时尚文化对于化妆设计的要求和应用,并布置安排了创作主题设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与教师们的交流可以看出,针对线上特点,理论课授课教师注重精简提炼课程内容,软件课授课教师利用线上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基础性知识点的学习,基础及专业实训课授课教师最大化实现学生居家工艺实践,各位教师们本着对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高度负责的态度,实现着线上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的等质等效。
四、问题地解决与应对
对授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任课教师也在不断地反思和调整。比如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的老师认为,在教学形式方面,当学生基本熟悉了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显得尤为必要,要通过触及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而对学生价值观进行正向引导。为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力,教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尝试:第一,通过“课前音乐”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课前5分钟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厌倦情绪,快速进入课堂。第二,从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去触及学生关心的话题以及感兴趣的事件。例如教育部、学校对于学生的返校安排,疫情防控情况等。另外密切结合时事热点,例如近期召开的两会,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微博上的“两会声音”供学生思考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人大代表,将提出怎样的议案?通过此环节,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近两周学校在线教学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学校将继续抓好在线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在线教学任务,同时做好毕业生工作及毕业设计线上展览相关工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