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紧密围绕“双一流”和“部区合建”,强化校院两级科研协同,哲学社会科学取得明显成效。全校社科工作者,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平台,潜心学术研究,为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显示度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01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立项数跃居全国第56位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我校获批立项项目21项,占全区立项总数的37%。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9项、青年项目4项、西部项目7项,立项率达23%。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位列全国所有单位第56位,Z14排在前5名。立项课题覆盖了民族学、中国历史、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应用经济、中国文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世界历史、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外国文学、管理学、语言学和新闻学与传播学14个学科门类。
02
喜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重大团队项目1项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正式公布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团队项目《“夏译汉籍”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入选,彭向前研究员为项目首席专家。这是首次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区分团队项目和个人项目,竞争激烈,优中选优。其中团队项目参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标准资助,不设研究周期,定期评估,滚动资助,意在鼓励学者潜心研究,带出队伍,使冷门不冷,绝学不绝。该项研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学校特色学科“显示度”、“贡献度”更加凸显。
03
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的决定》(教社科〔2020〕4号),我校2项成果获奖,实现我校在该奖项新的突破。其中,杜建录教授完成的《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释录》成果荣获二等奖,胡玉冰教授完成的《西夏书》校补成果荣获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是教育部为表彰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举措。此次获奖是对学校“十三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一次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推动我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04
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名单的通知》,学校申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民委评审,成功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是国家民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推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体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要求的举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建设周期为三年。研究基地将根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结合时代需要和学校实际,聚合科研力量,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构筑各民族同根共有精神家园等研究方向,力争形成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党和国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05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高水平建设单位
学校阿拉伯研究中心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2012年,学校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培育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多年来,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成为中联部全国“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入选全国社科联先进智库行列、入选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目录、入选中科院《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2018年,阿拉伯国家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对阿拉伯国家研究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教育部国际司启动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内部评估,对全国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建设成效进行整体检视。420个建设单位参与,48个单位被评为高水平建设单位。
06
新组建校级科研创新平台5个
学校与宁夏宝丰集团共建“宁夏大学管理科学研究院”,探索管理研究领域高校与企业共建、共研、共享研究模式,推进学校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校地合作、产学双赢”目标;组建宁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促进地方知识产权发展,更好优化学校现有知识产权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智库支持;同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成立宁夏大学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中心,有效整合学校优势学科、学术资源和人才队伍,为提升全区机关事务工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组建宁夏大学数字经济与智慧管理研究院,为宁夏各级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技术应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探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新路径;组建宁夏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汇融通,为培养更多广博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优良文化品位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建设、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王永成代表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宁夏大学副校长李建设、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王永成为“宁夏大学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中心”揭牌)
07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特色彰显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研究历史上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中华文明,挖掘、整理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研究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为提高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库支持;研究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经验和鲜活案例,不断推出民族研究重大学术成果,努力建成服务决策、引领学术、培养人才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推动构建具有西部特色、宁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08
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申报量增质升
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作用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建设、全域旅游、扶贫攻坚、民族团结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展开科学研究,全年共提交各级各类项目课题申报书591项,全年共立项各级各类项目课题151项,立项率30%。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宁夏区社科基金项目56项,其他省部级项目72项,直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需要。2020年学校持续深化科研机制体制改革,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破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唯论文不良导向,持续开展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等制度,优化了科研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
往/期/回/顾
●党员干部请注意:这些违反疫情防控纪律的行为不能有
●参军去!宁大学子应征入伍优抚优待政策来啦
●晒成绩单 | 小宁的2020......
END
来源|宁夏大学科学技术处
排版| 金海心
校对 | 程梦琳
编辑 |张景
责编 | 李瑾
总编 | 张立杰
●●●宁夏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