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诉说校园,用电波传递温暖
过了腊八就是年,如今的时间已在年关,大家都期待着过年。以往过年的主题是“团圆”、是“团聚”,而今年的辛丑牛年主题是“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引热议
钟南山院士通过网络发布了一支短视频《谢谢过年不回家的每个人》他说:“春节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节,但是今年春节却有千千万万人选择留下,为防疫牺牲团圆,每个人都了不起!”
消息一出,网上便七嘴八舌的讨论了起来。
@三金片:过年回家,可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啊。不回家过年还算什么春节!
@青蛙:楼上的,你这话我就不乐意听了。一旦你是携带者。遭罪的可是你们一家人。
@海漂阿虎:疫情出现不逢时,防范意识莫松弛,待到疫情驱尽日,众人欢呼共此时!中国加油!
@随风飘撒:我支持就地过年,我们国家好不容易控制住疫情的发展,这过年人口一流动,疫情便又爆发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每年都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但是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疫情不稳定性,能不能回家过年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说不挣扎是假的,毕竟长这么大,每年都会在家过年,在传统观念下“有家才有年”,但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尽量不给国家添乱,“非必要不返乡”,其实是当下理性选择下,关乎自身和亲人的“安全之需”。这一次减少流动,只为下一次的好好相聚。
辛丑春节云团聚
受到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不应该向疫情屈服,我们应该越战越猛,去年它在春节年关时,疫情高涨,让我们被迫就地过年,但今年它又一次在春节年关时,疫情猛涨,但它阻挡不了我们过年的心。
人民日报写出了平安过年54口诀,为的是让群众们能够理解就地过年的好处,让大家对就地过年不产生抵触感来。
钟南山院士拍摄短视频上传网络,为的是鼓舞大家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勇气。
各地积极出台就地过年政策,为的是大家的生活有更好的疫情防控环境。
一个个的政策,一段段的口诀,一件件的暖心故事都在诉说着我们在疫情下的每一次坚持,让我们再次坚定就地过年的决心。
每一个人都应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我们也可以在这特殊时期用我们特殊的相处方式,与家人“云团聚”,现在的通信这么发达,我们大可以在网络上去拜年,即使看不到,但是心意到了也不是不可以,云相聚,心相连嘛。
线上视频,远程拜年,距离虽遥远,心却紧相连。你在这一端,我在那一端,大家网络相连,互相安全。即使是过年,也可以在网络上弄出一个过年的氛围来。
坚守岗位盼春节
“你今年过年回家吗?”最近,这一句话成了我们身边出现频率最高的句子。
本应忙忙碌碌准备年货的日子里,总有人能守着心中的责任。本应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里,但依旧有人选择坚守。
有人在电脑前等待下一个来问诊的病人;有人选择在守岁的夜晚,为需要的人们点亮一盏那药房的灯;还有人坚守在核酸检测窗口,让每一个回家过年的人多一份心安……
有人说,长大后的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团圆。但在很多人朝家奔赴的时候,他们却选择留在原地,带着家人的牵挂,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即使想念,即便不能团圆,但请记住:只要我们耐得一时冷清,之后的相聚将变得更加值得。而当下,有远比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你我安好。
我们心有大义,肩有责任,就地过年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坚守阵地,坚守自己对生命的珍贵的认知。
如今年关临近,辛丑春节在特殊的开场中缓步来临,我们应感谢每一个就地过年的他乡游子,因为他们的选择将安全贴近生活,将危险远离生命。谢谢他们就地过年,让令人闻风丧胆的疫情无处传播。
“春节是中国人民骨子里的情结,但今年春节还是有千千万万的人选择留下来,来防御牺牲团员,每一个人都了不起!”
祝愿所有在城市中负重前行的人、勇敢无畏的逆行者都能够被温柔以待。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新年安康,百病不侵。谢谢,不回家过年的你!
文字 | 周同
播音 | 范欣雨
剪辑 | 程欣
排版 | 李佳璐
责编 | 杨轶
审核 | 杨宝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