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讲师,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主要讲授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技术实践、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陈东老师利用自建的农苑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同时要求学生通过《中国文化概论》配备的慕课资源开展课前自主学习,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对每章节的重点内容,由学生完成课堂展示,并由同学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并留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文化概念导入
作为开学第一课,需要让学生了解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并通过《易经》引出文化的概念。
《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传统文化推演
通过易经带领学生穿越伏羲时代了解中国时空观的建立,通过圭表的“立竿见影,以证农时”确定方向、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计算,领略古人的智慧。
3.传统文化理论与现实翻译实践结合
通过新闻发布会“不折腾”的翻译,引入《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指出中国治国理念的传承,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翻译的定义。
通过《黄帝内经》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引出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社会”的哲学内涵。
4.翻译与文化的联系
最后,通过翻译资格证各等级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比译文,说明文化背景在向读者阐释原文意义的重要性。
5.教学反思
在整个直播课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活跃,积极主动连麦回答问题,学生讨论问题似乎也更加轻松自如。即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但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日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图文/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
执行编辑/鲍玉辉
责任编辑/赵婷
出品单位/党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