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通理工共成长
南通理工学院,梦想开始的地方
海安校区教务处
范军
编者按
2020年,我校将迎来20周年华诞。为更好地总结回顾学校20年办学历程,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和奋进精神,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的同时做好迎评促建工作,我校举办了“我与通理工共成长”征文比赛。
我校教师们积极参与此次征文比赛,参赛作品中,有校园回眸,回顾学校二十年来发展变迁,回忆与学校一同走过的岁月;有青春拾忆,回忆在校教益与收获,叙写难忘的情谊;有寄语学校,对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凝练思考,对学校发展的建言献策。
至此,我们推出“迎评估,迎校庆”系列栏目,将每周为大家推送一篇优秀美文。
南通理工学院,梦想开始的地方
海安教务处 范军老师
梦想,是从一个人出生就开始的,新生乡是我的家乡,是我出生的地方,通理工海安校区就坐落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小乡村。春天来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是它的芳香;夏天到了,碧草青天的美景是它的颜色;秋天归来,舌尖上的鱼蟹是它的味道;冬天降临,魔法攻击般的海风是它的号角。
细嗅通理工,那是语墨书香的殿堂。曾几何时,梦想自己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知识传播给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少年,现如今梦想实现,恍若隔世。站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内心的激动难以平复,仿佛有无数的话语需要倾诉,但又恐词不达意,不敢言表,翻开崭新的教材,书中油墨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让人精神振奋。春风化雨,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气息,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青草带着水珠慵懒地张开手臂,好像刚刚睡醒似的,红花微微抬起头露出可爱的脸蛋,偷偷打量着四周,绿树迎着风雨挺起笔直的躯干,保护着这片校园的安宁。推开通理工图书馆的大门,高大上的现代科技感十足,恰似颜值如玉;数十万册的馆藏书籍,宛如黄金满屋;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获取精神食粮,远胜千钟之粟。每一个理工人都是把学校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位学子都在通理工茁壮成长,奋斗的青春、砥砺着前行,师与生时代虽然迥异,然而理想一致:真心办学,良心育人。
微赏通理工,那是树山花海的城堡。漫步校园,如临花园之都,欧式建筑、鸟语花香,不胜美景随处可见,师生望而心悦;劝学标语、警世名言,信念磐石立于楼前,鸟兽视有所悟;气膜体育馆、人工大草坪,文体两开花声名远播,风雨观能会神。绿树成荫,飞羽不可称其茂,高屋建瓴,长焦未能量其型。夏雨过后,天空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映衬着宏伟的西门,仿佛在告诫人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这是通理工的精神,巍巍西大门,宛若置身清华之园,幻境虽在首都,然实景就在身旁,梦想在心中,人生之路就在脚下,立一等品格,学一等技能,创一等事业,这是学校对每一位学子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不同的热土挥洒同一片热血。
浅尝通理工,那是美食特产的聚集。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美味鲜,通理工的味道是独特的,既有江海原著之风,也有西南川辣之味,又有西北清真文化,还有东北重口猛菜,让来自天南海北的师生可以足不出户品尝华夏美食,让思家心切的异乡之客体会家的温暖,美食文化节、冬至包饺子等活动有声有色,师生乐而忘返。中国梦是强国梦,少年强则国强,通理工始终秉持着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方针,让每一位从这里走出去的少年都能用知识武装头脑,心中怀揣着强国梦想,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始终坚持理想,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梦之所在,心向往之,心之所在,践而行之,通理工的美食特色解决了师生追寻梦想时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通往梦想的脚步更加坚定。
初闻通理工,那是美名远扬的源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正是通理工风华正茂的写照;欢声,笑声,音乐声,声声不息,这也是通理工青春活力的奥妙。初闻不识理工义,再听已是理工人,紫琅学府传佳话,不负青春不负魂。一草一木,不忘雨露,千桃万李,永记师恩,通理工每一位学子内心深处都感念老师的无悔教导,感念母校的无私栽培,感念祖国的无限期望,科技振国,技术兴校,每一位通理工人都在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回报学校。江海大地,风起云涌,人才辈出,日新月异,无数年轻人背负行囊,远离故土,来此追逐梦想,他们有的稚气未脱却信念坚定,有的青春靓丽却努力拼搏,通理工的老教授、老学者们传承着教书育人、培养后继的重任,他们左手捧着书,右手钻科研,眉宇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岁月,时间压弯的是他们的腰,他们的光辉形象却日益高大。
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学习知识是为了奉献社会,方能承前启后,梦想不止,奋斗不歇,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奋斗新征程,共同迎接通理工20岁生日的到来。
记得关注我们!
出品人:陈明宇、王宝根
总策划:李晏墅
主编:侯红梅
编辑:张琛
责编:秦亚璇
总监制:南通理工学院宣传统战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