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师生议温岭事件

关注

2013年10月25日11时08分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的生命永远停止在这一刻。一时引起社会热议,我校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戎陈月:身病易治,心病难医 这次温岭袭医事件的发生,无疑是一场医患纠纷的悲剧。其实蔡医生已经帮助患者连某把病治好,尽管多家医院已经诊断连某没事,但连某却始终不相信。加上花了很多医疗费,巨大的经济压力让连某变得失常,不理智。我们可以看出,医生用自己的技术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并不能解决病人所有的问题,让病人满意。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候,对于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蔡医生在病人多次来找自己的时候,行为已经出现异常有警觉,想到病人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帮他解答,给出解除他困惑的答案。医生应该都去想想病人现在所处的境地,比如评估身体健康之外的方面,像经济、病人的情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多多安抚他,让病人的心理得到他们期盼的安慰和理解,也许就不会有这场悲剧了。很多时候,烦人的病人让医务工作者头疼,但这个时候更加需要耐心与智慧,将那些悲剧防患于未然。 陈雯:信任,还是信任 其实作为一名医学生,从内心里还是偏向于医生的。我们一直喊着的“医改医改”,可是在医患关系这一方面不得不说,还是做得不够到位。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确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似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们怎么都不敢去相信医生,总觉得医生、医院在想着法子欺骗自己,检查多了,说你乱检查;检查少了,又说你不负责任。而且不管医患之间的分歧有多大,都不该动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会给医生以及医院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十之八九的医生都不愿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疗行业。当然了,不可否认的是,医生中确有品行不佳者,但是俗话说得好“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啊,医生是我们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份神圣职业。对于医患信任这个问题,我觉得患者需要加强对医生的了解,才能减少如此类的问题。

桑红:患者何必为难医生? “温岭杀医事件”一死二伤的惨烈,将医患纠纷中的暴力问题凸显到了无法回避的境地。然而,在有关这一事件的评论里,充斥着大量的对立情绪。“这个世界最讽刺的地方在哪里?医学界认为被刺的医生能唤醒国人的醒悟,而外界认为刺死一个医生能唤醒医疗界的醒悟。”这是被孤立的中国式医生的悲哀!我们应该明白医学并非纯理性科学,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种经验学科。在医生被赋予“救死扶伤”责任大于天的同时,我们的患者不应将医生神化,而是要培养一种理性的就医观。在很多医闹的背后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医盲。中国有句古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得病容易治病难。医生跟患者有着共同的目标(解除病患),本应是同仇敌忾,相互信任,又何必相煎何急?

肖楠:坚守医德 不忘初心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便是紧张的医患关系。除王云杰外,连恩青还砍伤了另外两名医师。一名是试图夺过尖刀的王伟杰,另一名是因名字相似而被误伤的江晓勇。如此看来连恩青已经到了见到医生就杀,“逆我者亡”的地步。他竟如此痛恨这些医生? 而更令人寒心的是当时围观患者的一些话。“医生态度不好,就该被捅。”“现在的医院就知道赚钱,肯定是医生把人家逼得没有办法人家才会杀人。”“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好了。”通过这些围观患者的话足见医患关系的极度紧张,医患之间信任的极度缺乏。缓解医患矛盾已经迫在眉睫! 温岭杀医事件应当引起政府重视。2012年,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对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十分重视。但一纸公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政府应该拿出具体措施,使患者的心声得到申诉,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使医疗机制更加完善。另外一方面,作为医生,也应当反省自身,应该坚守医德。每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定都说过这样相似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无论身处何种环境,经历过多少生死,都不要被浮尘蒙住双眼,应当自始至终不忘初心。 这样,医患矛盾才能化解,医患关系才能更加和谐,中国医疗体制才能愈加完善。

南医大教师 孙茂才:医生是个很特殊的职业,没有哪个职业像她这样对德和艺的要求如此之高,两者缺一不可。在如今大环境不甚理想的情况下,我们的医学生是否还报有最初的信仰?是否还拥有攀登医学高峰的毅力?希望继续前行!

二附院 韦苗:理性、冷静和素养 学会尊重。尊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所有劳动者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他人服务、为社会的进步和稳定做贡献;尊重客观规律,人生了病,未必一定能够得以治愈,“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尊重所有人的生命,任何人都无权侵害他人的生命与安全。 学会理性。医学始终有未知领域,始终有其局限性,从医学名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也可见一斑,医生不可能包治百病,他们是人不是神。如果不致力于弥合患者和医生的认知鸿沟,那么双方将难以平静交流,更不可能奢望互相理解和信任。 学会冷静。在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有些人的心理已经偏执和扭曲,一旦冲动就把集聚的所有怨气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而被发泄对象往往是理论上的强势群体、事件中的弱势群体,比如医生群体。 提高媒介素养。医生群体需要学会为媒体设置议程,引导新闻报道,帮助媒体建构相对客观的医生和医院形象,努力去除“妖魔化医生”的话语;同时,医生也应该适时进行“去精英化”传播。 摒弃互相诋毁。不同职业之间应该友善协作,不要通过贬低其他职业来抬高自己,更不要对某一种职业全盘否定,汇聚力量为己所用。简言之,还是尊重和合作。 架设沟通桥梁。医疗界跟新闻业界与学界的联系过于单薄,医疗界仅仅希望媒体成为自己的“宣传栏”和“传声筒”,媒体喜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事件,新闻学界则较少关注到医生群体和医疗新闻,相关研究很少。以温岭杀医事件为例,全国医疗界持续关注,医务工作者深受震惊,而大众媒体的反映呢?集体失语!这印证了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媒体在为受众设置议程,媒体报道的事情会引起广泛关注,媒体不报道的则传播范围很小。基于这些情况,架设医疗界同新闻业界与学界的沟通桥梁十分必要。

南医大眼科医院院长蒋沁:许多人认为,这次温岭杀医血案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造成的,我认为不全面,其实一些欧美国家同样存在“看病难”。昨天刚接诊的一位华裔患者,在美国等着做白内障手术排了半年队也没轮到,不得不回国看病,其中一只眼睛已失明。欧美国家百姓生病后得先预约社区医生(家庭医生),不能治疗的才会给你预约专科医生(专家)。在日本,预约眼专科医生一般要等2个月时间左右,如果要做手术得再另外预约时间,以白内障手术为例至少得再等2个月,预约B超、CT等检查要更长时间。即使在医疗制度完善的英国,病人看病等待时间也很长。尤其是外科手术,一般情况下病人预约后要等6至12个月,不少患者为了及时得到治疗,选择到私立医院看病,全部自费,哪怕手指头割破了包扎一下也要好几百英镑。而在国内,一位白内障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一周。

市第一医院急诊办主任王军:现在到三甲大医院看专家难,看普通医生并不难。一些病人看病只冲着某位专家,从咨询到检查、手术、术后康复检查,对其他医生缺乏信任。而大医院名专家就那么几位,人人都想找他们看病,当然难。国内百姓看病普遍缺少预约意识,恨不得一到医院就能得到专家服务,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病人不愿意去小医院,导致大医院医生普遍工作负担重。长期超负荷运转难免出现服务不周乃至医疗差错。

★这里是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记者团微信(微信号:南医新闻或njmureporters),喜欢的话就点击右上方按钮分享给朋友吧!欢迎互动,欢迎投稿!nyxb2003@njmu.edu.cn★

温馨提示:在浏览“【茶座】师生议温岭事件”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医科大学-【茶座】师生议温岭事件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