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暑
Chu Shu
时
节
处暑
传统二十四节气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离离暑云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为出暑,这时三伏天已过或接近尾声,初夏炎热即将结束。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为要开始秋收了。
处暑习俗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还有诸如祭祖迎秋、开渔节、拜土地爷、泼水狂欢、煎药茶这些习俗。
处暑注意事项
昼夜温差大,要预防感冒,空气湿度下降,注意防秋燥。
吃酸不吃辣,吃果不吃瓜,吃热不吃凉,注意肺部保湿,胃部保暖。
饮食要清淡,多吃清热安神食物,如莲子、银耳、百合、蜂蜜等。
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袅袅凉风起
时至处暑,炎阳不再炙烤,盛夏渐行渐远,秋意也会愈来愈浓。清秋已然逼近黄交院,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在黄昏下,踩着落叶看着夕阳,吹着温柔的凉风,一切都会刚刚好的令人惬意。
最美人间处暑秋,放慢脚步,才能感受到浅秋的别样美丽。暑去凉会来,苦尽甘会来,我们愿从盛夏到凉秋,许你一路相伴,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袅袅凉风起,要防感冒,防秋燥哦
黄河交通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
统筹:符天成
责任编辑:李宙翰
美术编辑:丁紫妍
图片来源:融媒体社团联盟、网络
审核:党委宣传部
官方微博:@黄河交通学院
官方抖音:黄河交通学院(jtxy1995)
官方快手:黄河交通学院(hhjtxy1995)
投稿&意见建议:hjyxmt@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