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
2009年12月24日,平安夜,大雪天气,一架民航班机缓缓降落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告别18年英伦生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回到祖国。
在此之前,黄大年是国际著名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家。有人问他为何回国、为何选择吉林大学,黄大年说:“康河留下了我的眷恋,而地质宫刻有我的梦想。”那时,国内顶尖科研单位的许多橄榄枝,都向黄大年抛来,但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校。
回国7年,黄大年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吉林大学地质宫507室,是黄大年的办公室,只要不出差,屋内的灯光每天都要亮到凌晨。回国7年,他超过1/3的时间在出差;他不肯浪费宝贵的白天,总是订夜航;回到办公室,他把会议吊牌随手挂在衣柜的横杆上,7年下来,竟攒了满满一杆大小各异、五颜六色的会议吊牌。黄大年的秘书说,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在黄大年推动下,中国的深探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使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在黄大年的倡议下,2016年9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筹备初期工作宣告完成,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专业的非行政化“科研特区”初步形成。
但人终究不是机器,黄大年病倒了。2016年12月14日,一向健壮的黄大年,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前一晚,他在朋友圈里写道:“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很难说哪个最重要。无论什么样的战斗都有一个共性——大战前夕最寂静,静得像平安夜……”没想到,这成了黄大年发在朋友圈的最后一条信息。
黄大年走了。2017年1月8日,他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对学生的无限惦念,永远地离开了。一颗强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至诚报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
往期回顾
▼
我是唐院人,我们相约今日网上升国旗
【思想政治教育】中央宣传部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时代楷模”称号
“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承德纪实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何月华
校对|黄娇娇
责任编辑|王淑婷
审校|刘雨南
审核教师|张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