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
广医三院急诊科护士 伍晓瑜
17年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非典”时,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仔细回想,并没有太深刻的记忆。17年后的我,24岁,成为了一名护士,我相信,这段抗击新冠肺炎的记忆将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一场“硬仗”来了
首例不明原因肺炎被通报之时,这“狡猾”的病毒并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在全国各地发生,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此时的我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硬仗”。
说实话,作为一名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重大事件的年轻护士,近距离接触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人,我的心里是有一丝丝的害怕,但除了害怕,更多的是迎难而上的想法。来不及思考太多,也没有告诉家人实情,便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伍晓瑜(左)与发热诊室的医生互相加油
从紧张到从容
我们是患者的依靠
在疫情当中,医院多少有一种紧张氛围。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镜、面罩、鞋套、一次性帽子、双层手套等等,我们都是“全副武装”上阵,按照相关指引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不敢有丝毫疏忽。
虽然穿上全套防护装备后会感到闷热、呼吸不畅,防护镜会起雾阻挡视线,脱下装备后,脸上一道道的压痕久久不能消退,但在紧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下,大家都努力克服不适,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到后来,以上的种种不适在我们看来已是“小菜一碟”,有时还不忘调侃自己“丑死了”。
在科室,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有的同事接触了疑似病例后,为免家人受到影响,自发留在医院,怀着对家人的牵挂继续奋斗在一线;有的病人及家属因不理解和恐惧而拒绝接受隔离;有的病人当知道咽拭子结果时,内心深处那压抑、恐惧、无助的情绪得以释放而大哭……
每一个场景都历历在目,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的心。我们此刻能做的是,用专业知识,尽最大的努力,照护好病患,安抚他们焦虑、恐惧的情绪,帮助他们尽快康复,早日打赢这场战“疫”。
有人可能会问,你们每天与病毒“贴身肉搏”,零距离接触疑似病患,会害怕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自己的内心会怕,还有家人也无时无刻担心着我们,但我们是医务人员,国家需要我们,病人需要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不能退缩。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告诉我们,我们要克服困难,无畏病毒,“医”往前行。
我们携手负重
方得岁月静好
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的确,负重前行才能有岁月静好。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他们都兢兢业业地奋斗在一线。一线的背后还有各行各业的人们,他们都各司其责、各尽其力,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不是一场单打搏斗的战“疫”,而是一场汇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共同奋斗的持久战。因此,不应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是“我们携手负重前行,方得岁月静好”。
春暖花开,期待我们摘下口罩那天的到来。
文章来源 | 附属第三医院
文图 | 伍晓瑜
排版 | 李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