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直击 | 这500米的路,我们推着患者走了半个小时

广州医科大学,艺考

广州医科大学

2020-5-23 19:15:47 文/卢悦 图/冯宇

关注

3月9日15时,武汉阴雨绵绵,寒风凛冽,在协和医院西院区2楼ICU病区广东医疗队队员正在紧张地为一名脑出血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合并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做外出CT检查的准备。

“转运呼吸机、氧气筒、储电心电监护、球囊面罩,为患者吸痰,分离各管道,准备推患者去CT室检查!”在医疗组长广医三院高元妹主任的组织下,广医一院黄敬烨护长带领护理队员们紧急准备患者外出CT检查事宜。

患者李生(化名)年仅30岁,两天前突发意识障碍晕倒在地,当时呼之不应,120急救中心将其送至附近医院急诊科,当时头颅CT显示脑出血,随后紧急送至协和西院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凌晨4点手术完毕后被送至2楼ICU病区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的李生颅内放置了两条引流管,护理人员需随时观察引流管的脑脊液引流通畅情况。

3月9日中午,管床护士、来自南医三院的陈露露发现李生颅内引流管一侧引流不佳,立即报告医生,广医一院徐远达主任随即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床边查看患者后,神经外科建议为李生行CT检查了解颅内情况。

据徐远达主任介绍,在头部外伤时CT检查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它能清楚地显示颅脑不同横断面的解剖关系和具体的脑组织结构。由于CT检查对新鲜血液敏感性高,对颅脑组织可分辨血肿的大小、形态、范围及邻近脑组织压迫情况,因此对脑血管病变诊断明确,有助于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确定诊疗方案。

对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来说,外出CT检查存在一定的难度及较高的风险。首先李生有新冠感染病史,为保证医院流动人员安全,行CT检查需规划外出转运路线及流程。其次李生病情危重,外出途中如病情变化抢救的条件不及ICU。再是李生呈昏迷状态,现停留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虽可用带有储电功能的呼吸机转运,但如何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是一大问题。为保证转运顺利,广医一院黄敬烨护长与刘川护师联合院感科提前规划CT检查路线,根据《危重患者外出CT检查流程指引》逐一检查,另外准备肾上腺素等抢救用物,做好应急抢救准备。为确保途中充足的氧气供应,队员们集思广益,在8L中型氧气筒的基础上再附带一个5L的小氧气瓶及呼吸球囊,以备不时之需。

CT检查迫在眉睫,外面却在下雨,黄敬烨护长立即拿来一次性中单与隔离衣,为床单位临时定制双层“防水衣”,随后在广医二院陈维校医生、广医五院方向明医生、广医一院李雯静护士、南医三院陈露露护士以及协和医院王乐护士等6人护送下,患者被紧急有序地送往CT检查大楼.

广州医科大学

医护人员紧急推送患者前往CT室途中

从住院楼ICU病区到CT检查大楼只有500米不到的距离,但阴雨未停,路上泥泞滋积、坑洼不平,每一次的颠簸都磕绊在医护队员的心中。队员们小心翼翼,努力减少颠簸,尽量不让雨水淋湿患者。

广州医科大学

医护人员紧急推送患者前往CT室途中

泥泞的道路增加了转运的难度,患者在队员们小心翼翼的护送下,半小时后终于到达CT检查大楼。然而,CT检查医生发现患者手臂上的留置针不适合注射造影剂,陈露露护士立刻掀起李生手臂,查看血管,迅速为其用可耐高压的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术。

广州医科大学

陈露露护士为患者李生静脉留置针穿刺

终于,在队员们的共同协作下,患者完成了头颅CT检查,CT结果显示引流管引流通畅,但颅内组织仍有水肿,需继续密切观察。队员们再次协作将患者推回ICU病房。

广州医科大学

患者CT检查完毕后被推回ICU病房

当前,武汉14家方舱医院均已关舱休整待命,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仍在继续。承担着全院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坚决担负“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使命,始终坚持科学精准救治,克服各种困难,紧抓每一线生机!

作者 | 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医疗队 李雯静 郑慧雯

排版 | 向雨欣

广州医科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广东本科院校-广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州医科大学-前线直击 | 这500米的路,我们推着患者走了半个小时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