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适合男生的八大专业类及院校推荐

2024高考,艺考

2024高考

2022-2-21 14:45:33 文/孙岩

关注

2020年推荐最适合男生的八个热门高薪专业。比如交通运输类、车辆工程类、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类、航空航天类、软件工程等,另附大学推荐。

1、交通运输工程类

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学习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以继续在本专业继续深造。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推荐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2、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专业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除了支持汽车成型的材料技术、支持汽车动力系统的机械技术外,机车车辆、轻轨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几乎无所不包。

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既可在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汽车的设计制造部门工作,还可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维修等行业的工作,也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

推荐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3、电子信息工程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除了有很高的保研和考研几率之外,在人才市场上也显示出强大的竞争潜力。毕业后既可以到电子系统行业从事系统整理、分析及部件的设计、分析、研究与开发,也可以到邮电、能源、交通、金融、公安、国防、广播电视等部门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运行和技术管理工作。

推荐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

4、通信工程

通信无所不在,只要有信息与通信电子技术的地方,就有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身影。毕业生们都把就业的目光盯在了通信企业,能够进大公司搞技术研发的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毕业生最后做的还是机房设备维护或通信产品销售等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

如果能进入电信行业的运营商移动、电信、网通、联通等公司就业,基本上就算端上铁饭碗可以养老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跟“通信”沾边,待遇都不算低,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高分考生竞相填报通信工程专业。

推荐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5、航空航天类

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开设院校可以说都是“王牌”,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学校,其学校牌子本身就是就业率的保证。

加上航空航天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量大,而它的专业又非常“专”,其他专业根本不具备可替代性,就业委实可以用“无忧”来形容,各大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军科院和航空公司,都是薪水高、地位高、技术高的“三高”好地方。

推荐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6、软件工程类专业

简单地说,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升级新软件、维护原有软件。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中国,国内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每年高达80万人,而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的极度短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推荐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

7、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在国家建设中属于基础建设行业。国家基础建设的主战场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电站建设,水利建设等,这些行业每年吸收大量的土木专业毕业生。

当然,更多的本科毕业生最终还是进了各地的民营建筑公司和施工队。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和参加工作之后,通过相关部门的统一考试,可以获得许多资格证书: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等。有了这些证书,在求职和工作中会获得许多机会和较高的报酬。

推荐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

8、医学技术类

此类专业包括: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等专业,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技师和治疗师。

医学技术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技师和治疗师。其中包括医学影像技师、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听力师、视光师、营养治疗师等。

推荐大学:

四川大学介绍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自主划线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

截至2020年2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3.7万余人,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截至2019年底,专任教师4527人。

天津医科大学介绍

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TMU”,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医学院校之一,为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20年8月31日,学校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系),1个教学部,7所直属医院,19所非直属临床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1个;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392人;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504人,其中本科生5409人,硕士生3464人,博士生804人,学历留学生827人。

中国医科大学介绍

中国医科大学(China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中国医大(CMU),位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成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医大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创办于1931年11月,原校址在江西于都,1932年10月增设了调剂班等,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3年4月迁至兴国,1933年8月 又迁往瑞金。1934年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是唯一走完长征路的学校。1940年在延安,由毛泽东同志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1911年建立),1949年接管合并原私立辽宁医学院(1883年建立)。学校是原国家卫生部部属高校,2000年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32个院、系、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1所专科性医院。学校在编教职工8065人。全日制在校生15986人,其中博士生1193人,硕士生(含七年制)4447人,本科生9178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145人。

武汉大学介绍

武汉大学(Wuhan University),简称“武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重点建设;是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被《Science》期刊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方言学堂、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等时期,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2000年,学校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截止2019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设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4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3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3770余人;有普通本科生29405人,硕士研究生19699人,博士研究生7163人,另有外国留学生2162人。

华中科技大学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入选985工程、211工程、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

截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3人;校园占地7000余亩,绿化覆盖率72%;设有10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

南方医科大学介绍

南方医科大学(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唯一一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广东省共建高校,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唯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广东省“211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科覆盖医、理、工、文、管理、法、经济等7大学科门类。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居广东省首位,全国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博士招生规模位列全国独立医学院校第二,广东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三。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独立医科院校首位。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本科专业31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0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3150人,研究生4898人,留学生1037人;专任教师2030人,其中院士3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青13人;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直属附属医院11所。

重庆医科大学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简称“重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而成,原名重庆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袁家岗和缙云2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650亩,其中缙云校区占地2100余亩;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系),3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760人,其中研究生5740人,本科生19310人,留学生710人;教师总数2220人;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4个重庆市一流学科,1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机构44个;有9所直属附属医院、2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30所教学医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高考-2024高考-2022最适合男生的八大专业类及院校推荐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