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学校的引领下,在县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各个学校的共同努力,97年全县的艺术教育和音乐教学己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更为课堂提供了可靠的资源,经过一番斗争和学习,她的思想也有了改变,认真接受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思想经及它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要扔掉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成绩的情况下)她开始积极的学习新课程有关的知识并在课堂教学中逐步进行尝试探索。庆幸的是,关健时刻教研员藤怀祥老师及时的为她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并对她的课堂教学进行听课指导,有了教研员的帮助她在新课程改革形式下迅速的脱颖而出,一改过去的教学风格和方式方法,再次用自己的努力向新课改献上了一份厚礼。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学科带头人申报材料》相关的文章。经过县教研员藤老师的指导,我县的音乐教学迅速的发展起来,在整个白山市的音乐教学改革实验中走在了最前列。特别是音乐和美术参加了中考,这样史无前例的举措,使音乐这样的小科地位瞬间提升。有了这样的双重保障,他们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几年以来,她在音乐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就几点做法和体会赘述如下:
(一)完善教案书写,提高可利用率,使之具有保存价值。
1、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以往的教案书写设计课堂可利用率太低,更多的体现的是一个知识结构。新课改后,她首先开刀治理的就是教案的编写,提高教案的可利用价值,添加了设计意图环节。备课中,在这个环节上重点书写教师设计每个环节的目的和意图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来学和应该培养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经过调整后的教案可操作性和利用率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2、每节课的课后反思是县教育局的一个重要改革话题,同时也是她的一个自我提高的有力助手。督促她将每节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完整的记录下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使得她的每篇教学设计有了可保存的价值。
(二)变“教”为“导”,以兴趣吸引为手段,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1、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辅助用具,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学生要想在歌唱学习中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具备基础的能力—识谱。而新课改中许多教师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要会唱歌就可以了,音乐知识概不讲解或忽略。这样根本就是错误的理解,大家知道,对声音的概念,并不能在短期内形成。(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她采用了循序渐进、“厚积”的兴趣教学方法:
a、在歌唱教学中,让学生熟悉歌曲后,再以词带谱,逐句视唱,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唱词唱谱同步练习,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合唱练习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每学期的音乐考试和初三的中考测试中的填充旋律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b、充分利用乐器进课堂的优势学习识谱、:如通过简单的口琴练习曲更好的巩固所学得的知识,在吹奏的过程中,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择曲子时以学生喜欢的小儿歌或是可操作的流行歌曲为主,改变教师的主权地位,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轻松的学习,满足他们愿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2、改变音乐知识传授方法,从专业转为业余,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把一些理论知识编成通俗易记的“顺口溜”,或将它们组织起来,编上旋律,学生们爱学、爱记。再通过简练、风趣、形象的语言讲解,学生听懂了、记熟了,自然运用能力就加强了。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讲为引在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
1、体现情感教育,精讲,以学生聆听体验为主。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