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注释和点评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0 10:15:38 文/裴怡雨 图/陆帆

关注

原文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岳飞

宋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注释和点评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注释

  1. 小重山: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2. 寒蛩:寒夜的蟋蟀。
  3. 惊回千里梦:惊醒了思念故乡的梦境。
  4. 三更:夜里十一点到一点之间。
  5. 帘外月胧明:帘外月光朦胧,显得微亮。
  6. 白首:白发,指年老。
  7. 功名:功业名声。
  8. 旧山松竹老:故乡的松树竹林已经老去。
  9. 阻归程:回乡的路途被阻断。
  10. 瑶筝:一种古琴。
  11. 知音少:知心的朋友很少。
  12. 弦断有谁听:琴弦断了,还有谁来听呢?

点评

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和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的词作。通过对夜晚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开篇三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象,寒夜里蟋蟀不停地鸣叫,惊醒了词人思念故乡的梦。这种景象既表现了环境的寂寞,也映衬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这三句进一步描写了词人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和寂寞。夜深人静,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阶前独自徘徊,帘外的月光朦胧,这种环境更增添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下片开始,词人感叹自己年老却仍未实现功名。故乡的松竹已经老去,而自己回家的路途却被阻断。这几句不仅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厌倦。

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结尾三句,词人想要将心中的愁绪诉诸瑶筝,但知音甚少,即使琴弦断了,又有谁能理解和倾听呢?这几句通过古琴和知音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结语

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和个人心境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词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和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通过这首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岳飞的诗词艺术及其情感表达。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宋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注释和点评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