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4 10:21:44 文/杨智渊 图/贺诗琪

关注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猛于虎”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注释:

  1.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2.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今山东省。
  3. :下车行礼的姿态,这里指车停下。
  4. 子路:孔子的学生,名仲由。
  5. 壹似:好像,似乎。
  6. :古时指叔伯,此处指丈夫。
  7. :离开。
  8. 苛政:严酷的政令和暴政。
  9. 猛于虎:比老虎还凶猛。

翻译

孔子经过泰山的侧面,听见有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停下车,侧耳倾听,让子路去询问那妇人,说:“你的哭声好像是因为遭遇了很多不幸。”妇人回答说:“是的,过去我的公公死于老虎,我的丈夫也死在这里,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吃了。”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苛政比老虎还凶猛。”

点评和赏析:

“苛政猛于虎”这句古语通过一个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暴政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这个故事发生在孔子时代,但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教训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背景:

故事中的妇人因为当地没有苛政而选择留在老虎出没的地方,这表明当时苛政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苛政意味着严酷的税赋、繁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罚,这些都使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相比之下,老虎虽然凶猛,但只是偶尔出现,而苛政却是持续不断的压迫。

思想内涵:

孔子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暴政的残酷和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人本主义精神,即关心人民的生活和福祉,反对一切形式的暴政和压迫。孔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意义:

“苛政猛于虎”的警示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管理方面,任何形式的苛政都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和伤害。现代社会的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艺术手法:

这个故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将苛政与老虎的危害进行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苛政的残酷性。故事情节简单,却深刻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与妇人的对话,朴实而真实,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总结:

“苛政猛于虎”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深刻揭示了暴政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孔子以此告诫后人,治理国家应以人为本,避免苛政,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这一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必须关注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通过对这则故事的学习和反思,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智慧,更能从中汲取现代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

以上有关““苛政猛于虎”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巴问水(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苛政猛于虎”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