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诗
《闺怨》 唐 ·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翻译
闺中的年轻少妇原本不知愁苦,春日里她打扮整齐走上翠楼。
忽然看见路边的杨柳发芽变绿,她后悔当初让丈夫去追求功名。
意思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年轻少妇在春日里无忧无虑的状态,突然而至的杨柳新绿触发了她的思念和后悔之情,表现了对丈夫远离家庭、追求功名的哀怨。全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生动地展现了少妇内心的复杂情感。
详细解读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的生活状态。她在春日里打扮得漂漂亮亮,走上翠楼,享受着春天的美好。这一场景表现出她原本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心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转折在第三句,“忽见陌头杨柳色”——她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发芽变绿,这一自然景象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后悔。最后一句“悔教夫婿觅封侯”点明了她的情感,她后悔当初支持丈夫去追求功名,使得丈夫远离家庭,自己独守空闺。通过这一句,诗人将少妇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闺中少妇对丈夫远离家庭、追求功名的后悔和怨愁。通过描写少妇看到杨柳新绿时的情感变化,诗人揭示了战争和功名对家庭带来的伤害,表现了女性对亲情和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少妇形象既真实又感人,她的后悔之情和孤独感令人动容。
文学艺术价值
情感细腻:王昌龄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少妇内心的情感变化。从无忧无虑到突然的后悔与思念,情感层次丰富,真实动人。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闺中少妇不知愁”与“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对比,突显了少妇内心的转变,使情感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自然景物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借助杨柳新绿这一自然景象,引发了少妇的思念和后悔之情,使得全诗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感染力。
结语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仅描绘了闺中少妇对丈夫远离家庭的后悔和思念,也展现了王昌龄对女性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通过对少妇情感变化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战争和功名的反思,以及对家庭温暖生活的珍惜。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怀,也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体会到那份对亲情和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