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定风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词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还反映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这首词的原文、鉴赏和赏析。
原文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
这首《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他在沙湖途中遭遇风雨的真实感受。苏轼通过描写雨中行走的经历,表达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开头两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以轻松的口吻劝慰自己,不要理会雨打叶子的声音,可以悠然自得地吟唱着慢慢行走。这表现了他遇事不惊、从容自得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几句,苏轼认为,竹杖和草鞋比骑马更轻便,毫不畏惧风雨,一生中尽管常遇到风雨,但都可以坦然面对。这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描绘了春风料峭中微微的冷意,斜阳却在山头迎接。这里不仅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有苏轼内心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回首之前的风雨交加之地,已经无所谓风雨或晴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苏轼豁达心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幻的超然态度。
赏析
苏轼的《定风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更是一首表现他豁达、乐观精神的词。整首词充满了他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深情厚意。
通过对这首词的鉴赏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面对风雨时的从容与淡定,这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都要以平常心去面对,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苏轼的《定风波》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要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上有关“唐宋词之《苏轼《定风波》》原文、鉴赏和赏析”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拜飞鸿(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