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袁枚文《书鲁亮侪》原文、鉴赏

古诗,艺考

古诗

2024-6-23 10:21:46 文/许天佑 图/马超

关注

原文

余尝谓,人之相知,贵能知心;知心,则能知其人;知其人,则能知其事。今世人之相知者,不为知心,乃为知貌;知貌,则能知其形;知其形,则能知其容。此世之所知也,非我之所谓知也。夫人之心,或悲或欢,或忧或乐,非貌之所能知也。昔者鲁仲连救赵于长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均不以貌取人,而以心知人者也。夫我之与鲁亮侪也,非一日之交,亦非一事之会也。亮侪之心,明如秋月,朗如春风,我固知之矣。彼虽不自知,我能知之,彼亦当以我为知己也。

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袁枚文《书鲁亮侪》原文、鉴赏

鉴赏

袁枚的《书鲁亮侪》通过对“知心”与“知貌”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友人鲁亮侪的深厚情谊和对人际交往中真诚交流的重视。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情感表达

袁枚在文章开篇便指出,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知心”,而不是“知貌”。他认为只有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进而了解他的行为。袁枚通过引用历史故事,如鲁仲连救赵和范增劝项羽,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种通过历史典故来佐证观点的写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深度。

人物形象

文章中,袁枚通过对比“知心”和“知貌”,表现了他对鲁亮侪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评价。他认为鲁亮侪的心灵像秋月一样明亮,像春风一样和煦。这种高度的评价不仅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敬重和信赖,也反映了他自己重视内心真诚的价值观。

哲理思考

袁枚在文章中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当今世人往往以貌取人,而忽视了对内心的了解,这是一种肤浅的交往方式。他强调只有通过了解对方的内心,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他与鲁亮侪的友谊,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注重心灵的交流和真诚的相待。

艺术特色

袁枚的《书鲁亮侪》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文章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使得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袁枚善于用生动的比喻,如“明如秋月,朗如春风”,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总结

袁枚的《书鲁亮侪》是一篇情感真挚、哲理深刻的散文,通过对“知心”与“知貌”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友人鲁亮侪的深厚情谊和对人际交往中真诚交流的重视。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通过对《书鲁亮侪》的学习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袁枚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人际关系的智慧和启示。

以上有关“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袁枚文《书鲁亮侪》原文、鉴赏”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晏曼陀(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范文-诗词鉴赏-古诗-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袁枚文《书鲁亮侪》原文、鉴赏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