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20周年主题征文||共话人科情谊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2020-12-10 08:32:47 文/薛岩 图/孙婉琳

关注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编者按:

二十年的砥砺耕耘,二十年的求索进取,二十年的品牌铸就,二十年的桃李芬芳。2020年,美丽重人科迎来了20周年华诞庆典。

在二十年的艰苦创业过程中,重人科人坚持“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形成了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办学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四融入”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

凤凰山下润桃李,钟鼓溪畔育英才。二秩华诞,盛载着重人科人的光荣与梦想;二秩华诞,激励着重人科汇集智慧,凝聚力量,迈向新征程。庆祝学校建校20周年主题征文,“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忆同窗友爱,叙师生情谊;“回首芳华二十载不忘初心再出发”,赏学校欣荣,谋人科发展。

凤凰山连绵,育才路漫漫

外国语学院张大海

这已经是我在学校的第十五个年头了,躺在教工宿舍,依约可以看到外面连绵的群山,同事们都叫它凤凰山。夜色中,山影模糊,我的思绪也随之绵延到遥远的地方。

十几年前的重庆,除了山还是山,没有轻轨,只有售票员抱着红色小红匣子售票的公交车,从重庆站到学校,那时我们的学校还叫做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我背着行李,不知坐了多久穿梭在山间、隧道间的公交车,而且还坐了船。学校被群山包围着,仿佛处在一个小山村的中心,它与乡村生活完全没有界限一样,我以为自己好像开始了隐居生活。

校园很野性,所有的植物都奋力地生长,后勤负责修剪的老师似乎都赶不上它们生长的速度。如果从六艺庄出发,从后门进校园,一路茂林修竹,踏进校门则是潺潺水声,校园中三三两两的学生走在浓荫之下。有时我竟觉得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和学生,和学校就是在这样的静谧中成长着。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遇到假期,逛街并不是首选,最快乐的事情是爬山。在重庆,周末或者假期赶上好天气并不容易,一旦赶上了,我们几个朋友一定约好去爬山。围绕着育才的这片山,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爬遍。春天去山上挖折耳根、采蕨菜、摘覆盆子、摘樱桃,秋天去山上看橘子。有的地方路很窄,而且蜿蜒曲折;有的地方又很陡,不得不俯身爬行;有的地方连路都辨不清楚,其实是没有路。爬到最高的山峰,就可以静听松涛,走在针叶林里,脚下都是软软的松针。有时候碰到山里人牵着牛缓缓地走,有时候碰到结伴回家的孩子。每一次从山里回来,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吃个饭。第二天去上课,心情都会格外地好。我们就是这样慢慢地爱上了育才的生活,那时我们都叫它育才。

然而群山不变,育才却在悄然变化着。藏在学校腹地的图书馆,变得宽敞明亮,里面的书也越来越多。图书馆里有一棵漏天成长的参天大树,每次进去看到它,都让人感觉到上进的渴望和力量。教学楼里的设施也在改变着,多媒体教室越来越多,多功能教室越来越多,学生活动的地方越来越好,站在讲台上,心情都变得不一样。学校里的建筑也在增多,崭新的教学楼和阅览室矗立在钟鼓溪畔,散发着现代的气息。这样的气息让人觉得它不再是那个与乡村无界限的高校。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其实,无论曾经的育才学院,还是现在的人文科技,它都与乡村保持着距离,这就是一所高校的气息,是这所高校的师生铸就起来的它的灵魂。当你沿着幽静的小路走向艺术学院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钢琴声,那是学生在辛苦地练琴。假如早上你走在校园中,就会听到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背书声,那都是学生在认真地学习。图书馆里、教室里都有着他们年轻的身影。假如你能够参加一次新年晚会,不但能感受到学生的多才多艺,那青春的活力也一定可以感染你。假如你去聆听某一次英语演讲比赛,那么你大概就会不得不惊异于学生的才华。去看看那些在各种奖项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他们全部是学校的骄傲。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与这些年轻的学生走在一起的,是那些青年的老师们。看着一批批青年人走进育才,走进人文科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成长。有时候我仿佛看到自己在老去。但是,像我一样的中年人也从来没有因为年纪的增长而怠惰,我们也在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一所高校的风气是师生们共同铸就的,“厚德笃行,求真创造”,每一个人都在实践着校训。而这种精神让这所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与乡村无缝衔接的高校与众不同,让这片景色秀丽的自然乡村风光与众不同。随着天街的发展,学校的生活早已不同往昔,你可以在这里吃到重庆的美味,从这里方便地去往市区各地,然而,这些重庆高校都有的特点之外,群山环抱的自然风光却是他们没有的。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学校所在的草街镇凤凰村原来有个古圣寺,那里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所创办的育才学校的旧址,现在学校里还矗立着陶行知的雕像。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有着强大的创新力量。时隔多年,这座雕像风雨不动地矗立在一片草地之上,那眼神似乎在激励着学校的每一个人去实践校训,在鼓励着这所学校持续不断地往前进。

群山没有变,它一直保持着连绵起伏的气势,在四季更替中更换着画面。眺望群山,有时情感也就跟着起起伏伏,仿佛看到了前面的漫长的路。育才之路,长路漫漫,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忘初心,师生与学校同行。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这些年,时不时有以前教过的学生联系我,让我拍一些现在校园的照片给他们。他们说,离开了这么久,走过了很多地方,才发现最美的依然是这里的山、这里的水。

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我们等你一、征稿主题 1.“回首芳华二十载不忘初心再出发”。围绕建校20年来,全校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积极投身学校建设发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讲述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经验启示,展示新时代全校师生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风采。以二级学院为主,每个二级学院至少提供一篇稿件,各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投稿,稿件可采取调查报告、总结等多种方式,字数控制在3000—5000字。 2.“忆往昔、看今朝、话未来”。回忆校园生活,抒发师生、同窗情谊;记录个人成长足迹和感悟;表达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等。全校师生广泛参与,体裁不限,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一经刊用,稿酬从优。二、征稿要求 1. 政治立场鲜明,重点内容突出,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2. 客观准确反映各单位自建校以来取得的变化、成就和经验,展示本单位师生员工的良好精神风貌。 3.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内容积极健康向上。三、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11月30日四、作品使用党委宣传部在校园网、校报、官方微信开设专题专栏,以来稿先后顺序刊发,投稿方式征稿请发送至党委宣传部邮箱:791531905@qq.com。来稿请注明作者、审核领导和所在二级学院或部门。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陈焕梅

审核:黄海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重庆本科院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校20周年主题征文||共话人科情谊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