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西迁老专家郑惠连教授入选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为她投票吧!

重庆医科大学,艺考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10 08:26:12 文/许鹏 图/贾晓红

关注

重庆医科大学

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已拉开帷幕,今年的评选把事迹感人放在第一位,同时体现时代性、典型性、先进性。主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抢险等被全社会广泛关注领域的人物代表,其中涵盖教师、护士、军人、警察、志愿者等群体。经过前期推荐评选,最终确定了向社会公示的20名候选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这其中,有一位重医人的身影

在青春正好的年岁

她毅然离开繁华的大上海

西迁重庆,建设重医

援建附属儿童医院

如今她94岁高龄

依然坚持每周坐诊

扎根重庆64年

不仅为重庆医学事业的发展

作出重要贡献

更是“西迁精神”的生动诠释者

她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原儿保科主任郑惠连

重庆医科大学

郑惠连,1926年6月出生,教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原儿保科主任。曾荣获全国儿童保健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儿保工作者。牵头出版原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儿童保健学》第一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创始人之一。

12月3日起至12月9日

大家可通过

以下方式

为郑惠连教授投票助力

重庆医科大学

微信投票

进入“重庆发布”或“今日重庆杂志”微信公众号,点击导航栏“感动重庆”进入感动重庆专题页面参与投票。每次投票须选取10名候选人,每个微信用户每天可在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各投票1次。

手机客户端投票

登录“上游新闻”客户端,点击感动重庆专题页面参与投票,每个注册ID每天限投票1次,每次投票须选取10名候选人。

抖音投票

登录抖音客户端,进入“重庆发布”(抖音号:cqfabu)或“今日重庆”(抖音号:cqtoday)感动重庆专题页面,为候选人点赞投票,每个抖音用户可为每名候选人点赞1次,1次计1票。

电视投票

重庆有线电视的高清互动机顶盒和来点智能机顶盒用户,进入本地—最重庆—2020感动重庆专题投票。每次投票选取1名候选人,每个用户每天最多为10名候选人各投1票。

郑惠连的故事

以下全文转载自重庆日报

郑惠连坚持每周坐诊,希望把儿保经验传授给更多人 “这是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的事,我觉得很值得

有人说儿童保健是“婆婆妈妈”的科学,郑惠连并不否认:“儿童保健涉及喂养、营养摄入、性格培养等方方面面,内容很广泛。如果一个孩子的基础打好了,这是让孩子一辈子受益的事,我觉得很值得!”

如今,94岁的郑惠连仍然坚持每周坐门诊,病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郑婆婆”。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郑惠连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述了她从事儿科医学60多年的经历,“我希望把这些儿保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

从医 立志为病人解除病痛

“你好,我是郑惠连。”一头短发利索地别在耳后,脸上化着淡妆,看上去丝毫不像90多岁的老人。郑惠连说话语气有点慢,还夹带着一点吴侬软语的味道,“我其实是上海人,一晃眼,来重庆就这么多年了。”

“小时候我曾梦想当一名艺术家。”郑惠连回忆说,由于家境优越,自己性格也比较外向,曾想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可是却遭到父母的反对。

重庆医科大学

“那就学医吧。”虽然从小不愁吃穿,但郑惠连却目睹过一些因为看不起病而备受折磨的人,她便立下了从医的愿望,希望为病人解除病痛。

1944年,郑惠连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此与医学结缘。在医学院读书时,她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整理笔记,课本翻来覆去背了好几遍,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浩瀚的医学知识。

1950年毕业时,郑惠连被分配到上海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工作,顺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重庆医科大学

赴渝 支援建设儿科医院

1956年6月1日,位于两路口的重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前身)附属儿科医院开诊了,人们涌向门诊大厅,好不热闹——这是重庆**儿童医院。

在门诊大厅一角,郑惠连默默地观察着开诊首日的情形。在上海工作的郑惠连为何会来到重庆?

“祖国号召广大青年支援西南,你愿意去重庆支援建设儿科医院吗?”1955年底,医院领导将时任主治医师的郑惠连叫到办公室,严肃而认真地问到。

“服从组织安排!”29岁的郑惠连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

重庆医科大学

坐了7天的轮船后,郑惠连终于来到重庆。而她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原来的政府办公大楼改建成一所儿科医院,房屋改建、医疗设备配置、医疗人员服装采购……这一切对于这位29岁的年轻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时条件特别艰苦,从两路口到观音岩去办事,要爬200多步台阶。”郑惠连说,由于在上海走惯了平路,她的脚上很快就打起了泡。语言不通、夏天闷热、远离家乡……想到这些,自己就忍不住躲在宿舍抹眼泪,眼泪擦干后又投身到医院的筹备工作当中。

4个月后,重庆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顺利开诊,结束了重庆市无儿科专科医院的历史。

60多年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从建院起,郑惠连先后主管过医院新生儿科和血液科,1978年医院成立儿童保健教研室和儿保门诊,她也开始“转向”。

郑惠连坦言,当医生给孩子看好病,自己有种成就感。可是,患儿怎么看也看不完,她发现关键原因还是在于预防。

“有些七八个月大的孩子身体长得不好,这与家长的喂养有很大关系。”郑惠连说,儿童保健涉及儿童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比如营养均衡、性格管理等,对各方面的知识要求都更高。

为此,她不断阅读医学书籍和文献,从临床中积累经验。牵头组织编辑教材,出版了原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儿童保健学》第一版,获得高教教材二等奖,为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奠定了基础。为方便医生快速诊治、提高效率,她还开创了儿保电脑诊断系统。

重庆医科大学

为了让更多患儿能够得到规范化的儿童保健服务,郑惠连还手把手向年轻医生传授经验,原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廷玉教授、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程茜等都曾是她的学生。

“你对孩子的好,人家是会记住你一辈子的。”从医60多年,郑惠连接诊的孩子有的已为人母,现在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找她做儿保,这让她感到特别欣慰。

除了坐诊,每个月郑惠连还会坚持做一场关于儿童保健方面的讲座,给新手爸妈传授“育儿经”,讲座上用到的幻灯片,也是她自己在电脑上制作的。

“把我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家长和儿保工作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郑惠连说只要自己身体允许,就会坚持看诊、做讲座,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重庆医科大学

来源: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日报

配图: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宣传视频截图

编辑:涂念 蔡雨齐

排版:涂念

往期热点

重庆医科大学

点一下在看会更好看哦

重庆医科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重庆本科院校-重庆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重庆医科大学-重医西迁老专家郑惠连教授入选2020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为她投票吧!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