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系|记者团,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

关注

重庆工程学院

2020年11月8日,这是我度过的第三个记者节。

2018年9月,我正式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现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迎来了我与记者团共处的第三学年,也是最后一年。

初遇·悸动——深谙·回首。非常的感激这两年多里我在记者团所遇到的一切。

心之所系——我与我的记者团,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

愿你以梦为马,未来随处可栖。

——题记

重庆工程学院

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回忆

初遇2018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

我与大学生记者团的故事啊,始于双桥校区操场上小小的一方地。那时学长学姐有的手拿相机进行拍摄,有的手拿录音笔、记事本正采访着军训时休息的我们。心中猛地蹦出来一个念头——那是想再了解他们的冲动。自此之后心中竟难以平复,夜里辗转反侧,“不行,我一定要加入他们!”

在军训结束后的不久,双桥记者团的招新海报占据了校园各大最显眼位置。当看到一张张精美的海报,那上面的八个大字:“以梦为马,执笔起航!”我心里窃喜,期盼已久的记者团招新终于来了。我和朋友说,你看,这就是我想要去的地方!

即使在得知记者团会有层层筛选的面试、笔试时,心中的那份热爱与坚持仍在继续。最后,我以最饱满的热情,成功走进了记者团的大门。那天初入办公室,记者团的宗旨“以兴趣培养能力、以实践认知社会”便深深吸引着我,使我联想到在最青春的年纪有着笃学的精神态度、敏锐的新闻意识,勇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

与校报的邂逅也许是偶然,更是必然。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从小便就喜欢写作,时不时的就总喜欢在本子上写很多东西,构建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其实相较于言语上的表达,我还是更喜欢文字与倾听,因为文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可以表达喜怒哀乐,时刻给我力量。

还记得那天,无意在空间看到了校报的一次征稿。从第一次投递,到第一次收到录用通知,再到成功加入《重庆工程学院报》编辑的大家庭,回想起当时发生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奇妙与美好。校报是我在学校里最喜欢的读物,承载了我对记者团的所有热爱,更是收藏了我在双桥与记者团的第一次相遇:在那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学生记者,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培训,第一次接触了新闻写作,更是第一次竞选了团队干部……这些的这些啊,都是我心底最柔软的回忆。

重庆工程学院

连轴转的生活,我却甘之如饴

相识2019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

如今看着在团内忙忙碌碌的学弟学妹们,心中感慨颇多,不经让我想起去年刚到南泉时,那个正式加入新闻中心后的我。2019年,那段充实又繁忙的日子才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您好,我们是大学生记者团的,可以耽误您几分钟时间,采访一下您吗?”这是我来到记者团的第一次采访,学姐亲自带队,我就站在她身后。看着她戴着记者证,在校园里风雨无阻地穿梭,和被采访人侃侃而谈。我羡慕,我向往,我期待。于是我也试着去采访,试着去多写新闻。

所以,此后的日子里,我几乎都是在一个个连轴的采编工作中度过的。有时白天跟活动,晚上赶微信文案,而这时宿舍的大家都早已经休息。室友也时常会调侃我“白天不见人,晚上也不见睡,你黑眼圈都是国宝级的了!”可是,那连轴转般的生活却令我甘之如饴,因为我知道,我的确过得很充实。尽管采访时我的声音并不是很自信;尽管我问的问题并不是很专业;尽管我写的人物专访漏洞百出让学姐忍俊不禁。可学姐也总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慢慢来,时间还长。那个蓝色的记者证,一直在等着我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我们永远的信仰。

到如今,已不知道自己究竟跑过了多少个新闻,做过多少次微信推送;也忘记了自己具体策划编辑过多少次征稿,审阅修改过多少文刊。但每一次看见自己写的文章被刊载在了校报校刊上,在校园网头条、学校官微上面署有自己的名字,总还是少不了欣喜,同时也会愈发感到责任重大,我还得更加努力。我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学姐的那一句叮嘱仿佛时刻都在我的耳畔边回响:“我们文字工作者啊,无论走了多远,永远也不要忘记初衷……”

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感谢大二那些最美好的相遇:热心的学长学姐,负责的指导老师以及那每一位热爱采编工作的我们。记者团是一座精神高地,让我找到了精神归宿,以兴趣为媒,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一起写稿、一起校对、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天马行空。我们因梦想聚集在这里,我们因情怀一同前进。一支支生花妙笔,一张张光影流年,在这里开花结果。

重庆工程学院

我骄傲,我是学生记者!

相知2020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

如今大学生记者团已经成立七年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新媒体还未发展得像如今这样迅猛,我们不断从新事物中汲取养分,到如今公众号的内容越来越有味,报纸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这些当学生记者码字的岁月里,在这些当干部去统筹部员的时光里啊,我一直都是早起晚睡,从来没喊过累,反而觉得这更加充实了灵魂。因为这不仅实现了我心中的记者梦,更将我的一身胆怯磨成了满腔热血,是大学生记者团教会了我可以在输得起的年纪,创造更多可能性。

以忙为乐,则不苦。我何其有幸,能用手中的笔记录下那些重工真实的故事,感动别人的同时也给予我不断前进的力量。人,最美的时光当是青春,而我的青春,很幸运也很骄傲,能够成为大学生记者团的一员。

在这些经遇中我更是逐渐学会了担当,互助与责任。我学会了如何交流,如何写作,如何分析问题;我多了些乐观,少了些悲伤,多了些敏锐,少了些愚钝,多了些分担,少了些抱怨……

直至今天,我更是从一名学生记者升为新一届团长。看着如今刚进团队的学弟学妹们就像当初我刚刚踏进团队时一样,顿时感觉自己肩头责任重大,我时常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协助老师带好团队,要传承好记者团的优良传统。

时光荏苒,不忘初心

经历多久仍是心中的一处牵挂

无数新闻人来来往往,但始终不变的是我们每一届学生记者的初心。世界永远在变,记者总在热点之上颠簸,但记者之所以为记者,就在于其始终以赤子之心,扛起新闻专业主义,勾勒真相、描摹正义。

我们虽不是专业的记者,但是我们可以时刻秉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一直在新闻、宣传的路上走着,不会停下,更不想停下。我想,大三这一年,的确会是我在记者团的最后一年。但不管历经多久,这里仍会是我心中的一处牵挂。

因为,在我的大学生活里,记者团就是我青春的色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朝着希冀的目标前进,我们的关系就像一碗甘洌的酒,久经时间的存放会愈加醇香。

我和记者团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的故事将由我们共同谱写。大学生记者团的成员心中有梦,愿你们不论身在何处,心中都有可栖之处。

重庆工程学院

汪聂军,男,重庆工程学院2018级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学生,现任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兼采编部部长。专业之余,为人热爱阅读、采编与写作,喜欢用细腻的文字书写世事浮沉、还原平凡生活中的感动,拥有较好的新闻采编经验与文字表达能力。

在校期间,现已累计发表上百篇新闻、文学类作品见于校内外各刊物、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省、市、校级征文比赛获奖十余项。

▼往期精彩回顾▼

立冬|花式取暖方法新鲜出炉,请速取!


喜报!我校师生荣获第三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一、二、三等奖!


带着热爱,一路前行——访重工软件学院青年教师何睿


致敬抗疫英雄,厚植爱国情怀|征文二等奖《致敬抗疫英雄,厚植爱国情怀》


文|汪聂军

编辑|潘洁训

责编|陈雨

——大学生记者团新闻中心出品——重庆工程学院

温馨提示:在浏览“心之所系|记者团,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重庆本科院校-重庆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重庆工程学院-心之所系|记者团,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