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重庆市三好学生、重庆市优秀本科毕业生、国家奖学金、明德奖学金得主、保研至暨南大学……”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眼中,2017级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吴燕妮,有着多重身份和标签,然而她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义却十分简单。“我只是个普通人,只是比别人要多努力一点点。”她的置顶微博一直是同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那么请向我开炮。”
扎实学习,认真规划
吴燕妮提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复习,及时总结和复盘近期所学的内容,跟着老师的节奏认真学习,当我们足够认真时,成绩自然会变得优秀。她表示一开始自己在保研或者出国这两个选择上徘徊,后来由于遇到疫情无法出国,她便选择了相对稳妥的保研。
“对于大一和大二的同学们来说,可以先考虑自己是否能够达到保研的要求,从绩点、英语成绩、科研竞赛等方面着手突破,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三的同学们来说,这个阶段基本上能够确认自己是否有保研的资格,可以好好地去准备自己的专业课复习、推免文书撰写和面试等。”说到保研,她表示自己的保研历程经过了大约8个月的时间才得以尘埃落定。
提到自己保研过程中难忘的事情,吴燕妮表示,在去年疫情期间,申请院校投简历环节自己稍有劣势,几乎都被拒绝了,心情一度比较低落。但比较幸运的是,她顺利地拿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夏令营的“优秀营员”,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机会。但是由于一些自身未来规划的原因,她做出了一个慎重的选择——放弃这个优秀营员的保研机会。
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面试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这导致去年的保研竞争十分严重,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的同学们挤占了很多名额。“对于今年想要保研的同学们来说,也可能会是这样比较艰难的处境。希望大家都提前做好保研的准备,最终成功上岸。”吴燕妮对学弟学妹们寄予祝福。
交换实践,提升自我
吴燕妮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过为期十天的海外研学活动。在这次实践中,令吴燕妮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作业。国外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是常态,课桌也以圆桌型居多。当时那堂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小组合作任务——用一百根吸管搭模型,看哪一个小组的模型可以搭到最高。当时同样来自交大的同学们围坐在一桌,尽管彼此相处时间并不长,但氛围却十分融洽,成员们都各司其职,尽力地去达到目标,而不是以“划水”和敷衍的态度草草了事。吴燕妮回忆时说当时的感觉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头脑风暴和默契配合。虽然在后半段模型倒下了,他们最终没有获得第一名,但当时大家团结合作的氛围令她印象深刻。
吴燕妮面对工作时认真负责,一次在重庆大学的工作交流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次工作交流中,他们是抱着吸取开展学生工作相关经验的目的前去学习的,因此着装相对自由休闲。但到了会议场地,对面重庆大学学生会相关成员不仅全员着正装出席,所准备的PPT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桌上的会议资料也装订成册,摆放整齐。吴燕妮表示,双方从敲定会议举办时间和内容到正式举办会议之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重大学生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一套完善的会议方案是很不容易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突出的工作能力。
会议中,重庆大学学生会提到他们有一个特色活动——提案大赛,同学们可以向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直接面对面提意见: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了学校的管理存在着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等等,最终落实成为一份详细的解决方案。“很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真的会把大家所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方案落到实处,把方案落地的这一过程是非常让我敬佩的。”提到这一活动,吴燕妮如是说。除此之外,许多在其它学校由校外机构承办的活动,在重庆大学则几乎全部由学生会来承办,这不仅扩大了学生会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更有利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和落实。在交流的过程中,吴燕妮还表示:“他们的活动系列化和品牌化也做得很好,做出了许多‘招牌活动’,自己学到了很多。”
心有榜样,一路向前
吴燕妮回忆起自己大一时参加的“互联网+”大赛,自己当时没有任何比赛经验,也算是“一时冲动”组队参加了比赛。从最初确定选题,到之后完成商业计划书,几乎都是小组成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想出来的。虽然当时的比赛对他们来说有很大难度,但他们依旧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和冲劲,取得了校决赛的资格。
临近比赛前夕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之前所做的方案被指导老师几乎全盘否定,原因在于导师认为目前的方案可行性不高,要求替换研究对象,而这时距离商业计划书提交仅剩最后一周的时间。在进行紧急小组商议后,吴燕妮做出了一份冒险的决定——在保留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建议更换研究对象再做一份商业计划书,由于时间紧张,那一周没有队员敢休息片刻。而在最终上交的两个版本的计划书中,反而是他们之前的方案成功“突围”,入围了校选赛,这也让吴燕妮庆幸自己当初冒险的决定。
作为校决赛里唯一一只全部由大一同学组成的队伍,他们感到十分自豪和荣幸。而这次比赛的成功“案例”,也为她之后参加各类科研竞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她对参加比赛充满了期待和热情。
谈及获得明德奖学金的时候,吴燕妮表示得知获奖时心情十分激动。“获得明德奖学金可以说是我大学阶段最大的一个目标了。在我大二的时候,我们系里的一个学姐也曾获得明德奖学金,她是我的学习榜样,对我的影响也很深。她现在就读于暨南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我大二的时候看见食堂门口的宣传栏上有她获得明德奖学金的介绍,每次去吃饭的时候我就会去看看她的相关介绍。”
对吴燕妮来说,学姐一直以来都是她各方面的榜样,她十分敬佩和喜爱这位学姐,受其影响,最终她也选择了暨南大学作为保研目标院校。正是因为大二的这次契机,给了吴燕妮努力去获得明德奖学金的动力,也给了她不断完善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勇气。
“我一直想向她靠近。”吴燕妮表示,这位优秀的学姐成为了她大学生活的榜样和目标。成功拿到明德奖学金之后,她曾激动地给学姐发了私信,向学姐表达了对她的喜欢和崇拜,同时也收到了学姐的鼓励和祝福。“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追星成功一样,特别激动,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快乐输出,艺术生活
“输出比输入更解压,我很喜欢输出,比如聊天。当我在图书馆或者教室学习了一整天,没有说话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疲惫。所以我会在晚上找一些好朋友聊天,说话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她说自己会在有灵感的时候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也会和他们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自己的喜怒哀乐,她表示这个“输出”的过程对于她来说也是个解压的过程。相应的,她认为,“玩手机并不是很好的解压方式。”吴燕妮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身体依旧处于“信息输入”的过程,其实我们还是在接收信息,大脑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学累了之后,与其玩几分钟手机,还不如出去走一走或者直接睡一觉,这样才能真正让大脑得到休息。”大一大二的时候,她会定期运动,坚持跑步,每周抽出三四天的时间去操场跑几圈,放松自己。“跑步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畅快的过程,因为在跑步的时候我会忘掉自己所有的烦恼。”吴燕妮表示,到了大三大四,由于学业繁忙,没有再定期运动,但也会集中时间去健身,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提到兴趣爱好,吴燕妮表示,“其实我的爱好还挺多的,大一的时候参加过书画社,因为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书法和绘画。摄影、逛展这些我都很喜欢,平时没事还喜欢研究穿搭。”她告诉我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她还结识了一位马蒂亚斯学院的好朋友,毕业的时候还受邀参加了这位好朋友的毕业设计展。
完美开场,再接再厉
“做得很棒!”这是吴燕妮想对大学四年来的自己想说的话。“在大学里我获得的一切,基本上是我所预期的最好的样子,在四年里我基本没有荒废过自己的生活,每个瞬间我都过得很充实。在中间可能确实会有一些迷茫时刻,就像大三时经历的失恋,我也曾不知所措。”但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吴燕妮却说“其实那也不算荒废,是我们人生中总要经历的一段成长的岁月。从那段感情中走出来后,自己也成长了很多,也学会去接受一些生命中的不完美。”
“自己做得很不错!已经很努力了!未来继续加油!”这是吴燕妮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自己的期望。大学是她人生路上的一个完美开场,希望她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也能闪闪发光!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会(报告人:曲青山)
● 党建网:“两路”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当代价值
● 朱莹:时光不老,“莹”光不散
● 江成:将“研”途风景过成五彩斑斓的诗
重庆交通大学
—cqjtu1951—
封面 | 金雨萌
采访丨高歆仪
文案丨高歆仪
编辑丨许梦豪校对丨魏玉欣
责编 | 张迎迎
审核 | 陆志荣
邮箱:3247562420@qq.com
电话:023-62652725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