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表现党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专家研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电影

艺术看点,艺考

艺术看点

2021-7-25 08:31:02 文/汪波 图/邓鸿煊

关注

中国艺术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研讨会”现场

专家研讨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

在光影中,

再现党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

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

在全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批展现建党历程和各时期党员风采的国产新片在大银幕上陆续公映。其中,既有以青春视角重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历史的《革命者》《1921》《红船》,也有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我党领导人创立崭新治军方略的《三湾改编》;既有以创新视角重述“焦裕禄精神”的《我的父亲焦裕禄》,也有反映著名作家柳青扎根农村创作《创业史》感人历程的《柳青》;既有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感人故事的《中国医生》,也有取材于“人民楷模”王继才真实故事的《守岛人》。一部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优秀献礼片,题材丰富、类型多样、风格各异,通过跨越时空的银幕光影故事,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堪称一堂堂意义重大的党史教育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现象,为相关优秀影片助力,7月22日,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在京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研讨会”。

中国艺术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研讨会现场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孝汉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他表示,这些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电影,时代背景宏大,立意站位高远。更为可贵的是,人物刻画鲜活生动,把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奉献与付出的主基调表现得精准细致、到位细腻,让观众感受到伟大来自平凡,榜样就在身边,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精神可追可及,让作品和观众在思想上形成了共通、在情感上形成了共振、在认知上形成了共识。与此同时,这些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的献礼影片,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引发了群众的深度共情,究其原因就是广大电影人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精三有”价值导向,在电影创作中讲人物更讲思想,重宣传更重制作。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在研讨会上致辞。研讨会由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主持。闫玉清、尹鸿、张思涛、马维干、路侃、向云驹、赵卫防、李春利、高小立、马薪蕊等业界专家学者,从主题立意、艺术特质、创作突破、类型创新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的风格与特色。

张宏表示,今年为向党百年华诞献礼,电影人推出的一批高质量、正能量的优质影片,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创造奇迹的感人故事。这些影片成功地传递了主流价值观,其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制作方式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仅呈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是一堂堂意义重大的党史教育课。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电影界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优秀的献礼片,凝聚了电影人的心血,也是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中国电影人与中国电影将会不断地追求、永远前行。

徐粤春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和源源不断的素材。他说,正在热映的《1921》《革命者》《红船》《守岛人》《中国医生》《三湾改编》等影片,从不同的视角生动讲述了波澜壮阔的党史故事,成功刻画了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刻诠释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引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舞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这些电影高度还原了历史环境,深度开掘了人物的精神世界,细致表现了角色的内心情感,拓宽了主题电影的表达方式,得到了观众的普遍好评。

在中国影协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主要具有三大特色。首先,这些作品都植根于历史与现实,“无论是以早期党的革命历史为主题的《革命者》《1921》,还是表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优秀共产党员先锋形象的《守岛人》《我的父亲焦裕禄》,主创都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从真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是用宣讲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故事阐明了历史发展的逻辑: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其次,这些作品都注重美学创新,“《1921》追求多维度、立体式的叙事手法,《革命者》在限定的36小时内以放射性结构展示李大钊与不同层面人士的关系,《我的父亲焦裕禄》从家庭关系和日常生活角度入手重述时代英模,都是例证。”第三,这些作品十分重视传播效果,“主创自觉尊重市场规律,通过青春化表达、类型化探索、抒情化叙事等手段,让影片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观众的口碑。”

中国影协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认为,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电影人推出了一批思想内容深刻、人物形象生动、艺术风格创新的优秀作品,主旋律电影创作取得了新的收获。“可喜的是,面对曾被《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作品多次表现过的题材,《1921》《革命者》《红船》等影片的主创通过艺术创新,为旧题材开拓了新的思想意义。”张思涛认为,上述几部影片在大银幕上真实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的正面形象,也成功刻画了青年毛泽东等年轻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隐藏于这些作品创新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叙事策略背后的,是严谨的逻辑结构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一批优秀的电影创作者在思想上、内容上和艺术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展现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的无穷艺术魅力。

中国电影家协会少数民族电影委员会会长、著名编剧马维干表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电影以创新的手法拍出了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意,“这些作品故事角度新、人物形象新、风格追求新、影像意境新,无论是通过感人的故事展现普通党员伟大精神的《守岛人》、将观众带回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之中的《中国医生》,还是另辟蹊径地重述‘中共一大’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的《1921》《红船》,故事更好看、人物更鲜活、画面更引人入胜,成为这批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认为,围绕建党百年为主题创作的这几部作品在电影界是突出的、有亮点的。他说,首先,这一批电影是电影界集合力量、集中发力实现的献礼创作,对学习党史、总结党史、呈现党史的苦难与辉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其次,是基于长期的艺术积累,用最新鲜的艺术语言,用青年人的视角,用全新的党史史料和崭新的党史理论客观、公正、唯物地还原历史,是党史题材作品的重要成就;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主题电影都实现了电影美学的突破与创新。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均在细节、真实、结构、深度上下足了功夫。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路侃表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电影人满怀激情地推出了一批主题电影,在艺术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高度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创新。总的来说,这批主题电影的独特魅力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道路上实现伟大成就的深层原因,在生动的艺术审美中增强了党和人民的凝聚力。《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守岛人》这几部电影,无论是在党史描写和共产党人形象塑造上,还是对真实人物塑造出的荧幕形象新的突破上,或是影片创作策略上,都呈现出新时代主流价值电影的一种新创造和新高度。尤其是这几部电影开头和结尾都非常精致、讲究,起到凝心和震撼的作用。

“在大银幕中颇具仪式感地展示出个体与群体,拯救与被拯救,以及社会和人性实况转播的真情境中,最大限度地还原和弥补了那些没有温度的新闻,让中国电影富有世界性意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委员、博纳影业集团项目研发总监马薪蕊,主要就电影《中国医生》对行业主旋律大片创作的启示意义进行探讨。她认为,电影《中国医生》的一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人物、事件和细节上的真实质感,同时阐释了主旋律电影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何迅速捕捉、快速有效地改编真实事件与原型人物,助推中国电影能够快速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业拍摄体系,以讲好中国故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艺术看点-创新表现党创造历史奇迹的百年之路|专家研讨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电影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