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潇:德国的美育融合教育

美术云平台,艺考

美术云平台

2020-12-06 02:51:22 文/张磊 图/金建

关注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第145期 美术新闻

本期话题

艺术,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专题策划 刘寻美

【编者按】11年前的4月2日,由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了“世界自闭症关注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人类在对自闭症(Autism)的关注和认知上,踏出了新的一步。这沉重的一步绝不意味着同情与怜悯,而是饱含着理解的呼唤。至今,自闭症仍被认为是一种“疑症”,其病因尚未能明确,自闭症儿童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而通过艺术进行干预和治疗,即艺术治疗(Art Therapy),成为了抚慰该症患者,乃至干预、治疗多种精神疾病和心理创伤的一种方式。

本期,我们关注“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亦关注艺术治疗的历史与案例;我们关注那些“星星的孩子”们小小的、又大大的灵魂,亦关注那些被误读的概念。我们呼吁您,偶尔抬头望向星空,望向那些“星星的孩子”。


本期导读

当你望向“星星”,“星星”或许也在回望着你

▲刘寻美

德国的美育融合教育

▲肖潇

一千个自闭症儿童,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症状——徐光兴教授谈自闭症儿童艺术治疗

▲访谈嘉宾:徐光兴采访记者:刘寻美

艺术治疗小史

▲聂槃

德国的美育融合教育

□肖潇

德国,是传统工业型社会,着重倡导“融合社会”这个新教育的概念,加之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教训后,更加注重和倡导社会应该具有“多元化包容性”。

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最初源自社会学概念。融合教育在德国是不分年龄段的,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都一并通用。因此,残疾儿童在德国享受和一般儿童完全相同的受教育的待遇。

美育融合教育,则主要是让残疾与非残疾学生参与共同观看、研究和讨论一件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到具体的艺术知识之外,还会找到适合自身学习节奏和锻炼独自思考能力的方法,比如如何观察艺术作品,如何开展自我独立思考,如何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交流,进而具有创意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交能力。当然,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具备医疗治疗目的。

在数字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孩子关心和关爱的能力、学会接受和自己不一样的人的能力,实际上非常重要。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特征,能够增强孩子们对不同个体和个性的认识,对于一般孩子而言,他们能够学会如何接纳、认同;对于残疾孩子而言,则能够通过图像和图形的美术教育方法,更具象地来学习,减轻一般理论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

首先,通过艺术创作以及艺术材料认识的过程,来提高残疾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生活乐趣。其次,通过艺术的渠道来认识世界和自我,并通过艺术语言方式找到适合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从而减少他们对残疾的惧怕,提高残疾儿童的交流能力。最后,使得残疾儿童和发育正常的儿童有相互认识和接触的机会,培养孩子从他人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效避免歧视的产生。我想,这三点,也应该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方法来实现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下面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到德国某小学是如何使用美育的方法,设计专门针对患有自闭症孩子的课程的。

案例之前,我们要粗略了解患有自闭症孩子和一般儿童之间所存在的吸收和理解信息能力的差异。一般而言,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同时启动所有感觉器官,也就是听、闻、尝、观看和感觉,在接收信息后,通过语言交流进行信息再加工。但是自闭症患者很难同时启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和加工信息,也就是说,他们在面对信息的时候只能使用一种感官,其他的感官平行开启会带来压力。

德国的这所小学在认识到关于自闭症的情况后,开始使用美术教育的方式来锻炼患有自闭症孩子的感官意识。课堂上,老师选择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的一幅作品给孩子们看,这幅作品名叫《土地》。作品呈现的是阿尔钦博托常用的以拼接的方式来创作的人物头像,艺术家用在地球上生活的不同动物形象来拼出一个人物侧面像。画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动物,所以不会给孩子带来图像陌生感。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土地》

老师在展示艺术作品时会提两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什么?”在孩子们观察的时候,老师会有意识地聚焦到艺术作品中的某个动物上,然后慢慢扩大到两个动物、多个动物、最后扩大到整个作品画面上,这时候孩子们会辨别出一个清晰的人物侧面像。随着老师从近到远、从小到大的聚焦,孩子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且学到了一种全图观看的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孩子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看到了什么,这无疑刺激了自闭症儿童的对话能力,从而达到自闭症儿童多感官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锻炼效果。

当然,除了在学校,德国一些公立博物馆和话剧院都提供专门给未成年孩子开创的艺术工作坊。这些社会公益项目对“美育”以及“美育融合教育”起到一定的补充和支持作用。其中一些项目是和学校一起合作完成,一些项目则向所有公众开放,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参与。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作者系德国赫德斯海尔穆现代艺术科学研究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 任 旭

制作|千 惠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云课堂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8285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本报同意后方可转用。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术-艺术资源号-艺术号-美术云平台-肖潇:德国的美育融合教育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