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 第210期美术新闻
本期话题
致敬: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们
□本报记者刘晶/策划
【编者按】近期我们陆续迎来了纪念李瑞清逝世100周年、林风眠诞辰120周年、沙孟海诞辰120周年、胡一川诞辰110周年的展览等活动。20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中国美术在时代的跌宕中漂流和演进,彼时中国书画面临着危机与转机。李瑞清、林风眠、沙孟海、胡一川等一批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先驱和美术教育奠基人,他们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洪流中,选择用艺术参与启蒙救亡的百年变局,见证了一个民族奋起的历史进程,他们将创作紧贴时代脉搏,心系家国命运,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波澜壮阔的时代记忆。本报通过梳理这几位美术先驱和教育奠基者的展览,以此来致敬他们为中国美术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期导读
▲李瑞清——现代正规美术教育的开拓者
▲林风眠——屹立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沙孟海——新时期高等书法教育奠基人
▲胡一川——站在人生的前线
李瑞清——现代正规美术教育的开拓者
2020年恰逢李瑞清逝世100周年,11月11日,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南京大学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李瑞清及其师友弟子的书画、文献作品160余件,呈现其艺术与学术风采。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霖、仲麟,号雨农,又号梅庵、梅痴、玉梅花庵主,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杨溪人。李瑞清出身望族,幼年即习国学、观图画、学篆分。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次年补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官道员,分发江苏,任师范传习所总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临危受命为江宁布政使,南京光复后,李瑞清拒仕民国,民国九年(1920)因中风去世。李瑞清一生贡献卓著,主要成就集中在教育和书画艺术两大领域。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任职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七年,致力于整顿教务、学风,延聘中外师资,改革学科和课程建制,创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的书学和书艺博大精深,是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门下弟子多有成就,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李健、汪采白等。其在世时,就有约20多种碑帖作品刊行,身故后,门人为其编撰有《清道人遗集》。
美术史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曾在其《画坛点将录》一书中将李瑞清放在开篇,并评价他是现代正规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第一功臣。据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介绍,南京大学关于李瑞清的书画收藏有限,所幸此次展览得到南京博物院与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广征公私收藏160多件(册)。展览分为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两江笔墨、梅庵弟子、梅庵遗著七个单元,呈现了李瑞清的书法、绘画艺术作品和学术思想以及受其影响的师友、弟子的艺术风采。
李瑞清古柏怪石图 南京博物院藏
林风眠——屹立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客都凤鸣,世界风眠。11月22日,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林风眠的家乡梅州举办,纪念活动包括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林风眠纪念馆落成揭幕仪式、“世纪风眠——林风眠画传展暨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奖学金’获奖作品展”等。此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梅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
林风眠是享誉世界的现代艺术大师,是东西方艺术融合贯通的伟大创新者;他在西子湖畔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精神,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几度风雨变迁在他的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他的人生映衬着一个民族百年文化的寻觅和磨难,但他的艺术仿佛孤行于这一切之外,他吸取民族文化的养料,传承东方艺术的理想,创造出一个清新隽永的诗性世界。他的弟子吴冠中曾言:“从东方向西方看,从西方向东方看,都有可以看到屹立的林风眠!”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指出,林风眠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校长,但他的影响和价值不限于中国美术学院,今天的八大美院,处处都有林风眠的学术血脉传承。林风眠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奠基者,开创了我国艺术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之先河。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林风眠更是举足轻重的一代宗师。这不仅是由于他别开生面的个人创作,更是因为他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激荡的大变局中,开辟出了一条中西会通、艺理贯通的艺术道路。林风眠执掌国立艺术院期间,创办“艺术运动社”,形成了一个囊括全国精英的艺术群体,掷地有声地发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宣言。这种主张、这种精神,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华彩乐章,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世名强调,适逢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都是这条林风眠之路上的同道人。我们要抖擞精神,“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艺术,继承林风眠的遗志,接过林风眠的旗帜——“把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建筑!”
林风眠绿衣仕女中华艺术宫藏
沙孟海——新时期高等书法教育奠基人
2020年是沙孟海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沙孟海及其为现当代书法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其穷源溯流的治学方法,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抗志希古的治学精神,追寻一代艺术巨匠和高等书法教育先驱的英绝风范,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盟中央、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碧血丹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以艺术的魅力展示中华文明。
作为书法家和篆刻家,沙孟海艺术作品具有的时代性、原创性和经典性给后辈以深远启示,为民族艺术树立了高峰标杆;作为新时期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开启者和奠基人,他在当代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作为一社之长和学者,沙老积极倡导“学术立社”业绩卓然,积极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为印社的后续发展确立了核心目标;作为引领浙江书法近40年的关键性人物,沙孟海培养了一批当今浙江书坛的中坚力量,他的“雄强”书风以及学术思想对浙江书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来自于沙老对“文化与艺术”之间关系的长期考察和判断,来自于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切理解与热爱,更来自于他立足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世界眼光。此次纪念活动包括“碧血丹青:沙孟海书法篆刻艺术大展暨学术文献展”“传承、跨越与典范:纪念沙孟海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全国‘书法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三个部分,重点聚焦作为艺术家的沙孟海、作为学问家的沙孟海以及作为教育家的沙孟海。
沙孟海百年树人
胡一川——站在人生的前线
11月23日,“站在人生的前线——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今年适逢胡一川诞辰110周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联合举办胡一川的个人艺术展,是两所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一次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两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献给重要创始人胡一川的艺术馨香。展览聚焦胡一川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与艺术历程,展出了胡一川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品与手稿、日记等珍贵文献500余件,其中许多重要历史文献为胡一川研究所近年挖掘整理后首次公开展出。
胡一川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美术家、美术活动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徐悲鸿共同领导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党组书记。他于195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到南方组建中南美专并任首任校长,1958年学校迁至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党委第一书记兼院长。此次展览是胡一川的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首次“回归”展。通过展览,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胡一川走过的精彩而丰富的人生道路。胡一川曾在国立杭州艺专发起“一八艺社”运动,抗战爆发后随即与一批革命美术家奔赴延安走向抗日前线。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和徐悲鸿等一批艺术教育家组建中央美术学院,后来他受命前往组建中南美专继而广州美术学院,他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把个人的艺术理想与党的文艺事业发展、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胡一川前夜中国美术馆藏
编辑| 刘 晶
制作|千 惠
校对|王密林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1年出版40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192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130****8285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本报同意后方可转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