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比你更想退出家长群!

河南中考信息,艺考

河南中考信息

2020-11-10 10:11:21 文/易瑾轩 图/高梓洁

关注

河南中考

作者:学习哥

河南中考

近几日“家长退群事件”被央视点名,引全网热议:压垮家长的,只是一个微信群吗?,家长们的留言把评论区挤爆了。

河南中考

有诉说难处的: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有吐槽老师的: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还有为老师鸣不平的: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央视、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的介入,让这件事不断升级。随着全国家长喊退群,老师也想退群!

河南中考

正如留言中老师说的:我们也想好好过个周末,没手机,也不用每时每刻回答群里留言了,没手机,有周末;有手机,连周末都成工作日了。

这是一条在老师中传播很广的视频:

河南中考

家长群,不仅是家长的负担,也是很多老师的负担:

有老师“吐槽”说,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

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重要信息。

家长可以选择退群,老师不能也不敢退,还要抽工作以外的时间,回复家长们的各种@......

有的不止爸爸妈妈加入了微信群,爷爷外婆等也入群了,顺带着有时在群里讨论自己的家务事。

自从进了班级微信群以后,感觉每天都在开家长会。

教育学者高金国说:

他冲在一线,难道是为了和家长搞对立?

他兢兢业业,难道是为了被家长无休止地抱怨,甚至辱骂?

他事无巨细,照顾至少50个孩子,难道比你照顾一两个孩子轻松?

教育有问题,教师有问题,就着眼于调研问题,立足于解决问题。

咒骂、退群,不仅于事无补,反倒会越搞越糟。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为什么一个家长退群的小事,会升级为国家级媒体轮番报道的大事?

今天,我们引用几位教育研究者的观点,试图找出家校关系紧张背后的根源。

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减负的口号虽然喊得很响,大家却尴尬地感觉到,教育给人们造成的负担不仅没有变轻,反而是越减负担越重了。

在新课改方面:

我们推行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等新理念,但是学生在校时间短,除了要应对不变的考试的硬性要求外,更不足以完成这些新理念赋予的任务。结果这些任务就全都被推给了家长。家长自然感到负担沉重,不胜其烦。

在特色学校建设方面:

为了响应不能千校一面的号召,很多学校纷纷想方设法打自己的特色牌,有主打乒乓球特色的,有主打武术特色的等等,花样繁多。

但这些特色往往并不与升学考试挂钩,仅仅是与学校的面子挂钩,而学生却又不得不学。于是这些特色,便让学生在无形中又多背负上了一层负担。

在家校合作方面:

原来是觉得家长和学校之间隔得太远,但现在的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又走的太近了,这使得老师和家长的自由时间都受到了侵犯。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必须时时关注家校互动的微信群,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一年365天天神经紧绷,家长疯了,老师也疯了……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会安排给学生很多不在考纲之列的副业,这就压缩了学生进行主业学习的时间。

河南中考

学生囫囵吞枣式的听老师讲完课后,除了少数悟性好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就像吃半生不熟的“夹生饭”一样感到半懂不懂。

结果就是,学生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学习成绩却很不理想。为了提高成绩,家长们便不得不安排学生们上辅导班补课。于是,本该在校内完成的主业学习,便成为了校外辅导班的职责。

结果自然是:家长为支付上辅导班的费用,背负上更大的经济压力。学生在学校被各种素质教育占去了大量的时间,放学后却要去校外辅导班补主课,身心俱疲。

河南中考

由于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半懂不懂,不得要领,而家长大多又不是专业教育人士,对专业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也不甚了了。必然会导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河南中考

河南中考

在这种悖论式的教育场景中,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费力不讨好,还落着埋怨;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又背上新的负担。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一方过得舒坦。

家长群里矛盾不断、家校关系紧张自然就愈演愈烈了。

如何解决呢?

首先是要区分两个概念。

第一个“教”的概念,是老师的职责范围,比如批改作业、指导学习等。

家长如果条件允许,有督促孩子学习的能力和意愿,那么适当介入这部分职责,是可以的,对孩子也有好处。

但老师不应把这一责任强加给家长。

第二个“教”的概念,是家长通过学习和成长,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来感染孩子,促进孩子学习。这对家长的能力要求更高。

弄明白了“教”的两个概念,就不难回答了:

学校教育,负责学识,课程,基本素养的养成等。

家庭教育,负责氛围,习惯,涵养,特殊素养的养成等。

其次,看清两个真相:

第一个:教育减负措施无论思路再怎么新颖,理念再怎么前卫,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就是中高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哪个家长敢给孩子减负。哪个家长敢不敢不顾、放任自流、随孩子的便?

第二个:养孩子就是上贼船,上贼船易,下贼船难!

从有孩子的那一刻起,你就有两个工作:本职工作+家长。

没有回避的理由,没有逃避的空间。

你要负起责来,因为孩子来到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来源:小学生学习

河南中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最新河南中考复习资料河南中考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中考-中考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河南中考信息-老师比你更想退出家长群!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