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07分,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视科学为生命——
到2006年,
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
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
他将我国水稻的产量,
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
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
到2010年,
第三期超级稻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
最新育成的杂交稻“三优一号”;
2020年进行双季晚稻种植,
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
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
年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
同时,
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袁隆平院士
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
这么多年以来,
他始终奋斗在农业科研第一线,
辛勤耕耘、不懈探索。
经过多年的研究,
他成功将技术带进水稻生产,
为民族的生存提供了一份坚实的保障,
这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还为世界和平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精准定位、明确目标、
壮志凌云、初心不改,
这是一代伟人的勇气与担当!
耄耋之年,
往事随风散,
散不尽的是内心的火热,
只愿世间再无挨饿之人。
退休享福,
本该是这个年纪该有的姿态,
他却选择继续工作;
把水稻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这是一种年轻的心态。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平静淡然中绘上绮丽之色,
让青春不随岁月流逝。
低调做人、谦虚行事,
看淡了名与利,
袁隆平院士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对待科研从一而终,
怀着那份赤诚,
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去——
为中国、为世界,
带去一颗颗幸福的种子。
古人有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这代人大多没有挨过饿,
袁隆平先生功不可没。
但挨饿并不是过去式,
现在依旧有人在挨饿,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这一刻起,
请珍惜粮食。
中国以新星的姿态,
于世界之林冉冉升起,
这离不开袁隆平等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袁隆平院士的溘然长辞,
是中国的不幸,
更是世界的损失,
但他给我们留下的,
物质与精神上的宝贵财富,
具有永恒的价值。
我们对袁老最好的纪念方式
或许就是
节约粮食,珍惜粮食
按需点餐,坚持光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袁老将以新的姿态,
回归他所热爱的那片土地,
愿袁老先生一路走好。
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铭记袁老!
党史上的今天
5月23日
1947年5月23日
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叶剑英、李维汉转上海局、香港分局电。电报指出:现在全国人民的各种斗争,客观意义都在搞垮蒋介石统治。要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使一切群众斗争都为着开辟蒋管区的第二战场,把人民的爱国和平民主运动大大地向前推进。要尽管放手动员群众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借款的斗争,向蒋政权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同一天,周恩来又电指出:为了瓦解蒋介石镇压后方的力量,应赶紧进行青年军及宪警中的士兵工作,使之由同情学生要饭吃、要和平的斗争,进到其本身要求加饷退伍的斗争。。
1949年5月23日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总前委及各野战军负责人电,作出各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部署。电报指出:一野年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二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如果上海、福州、青岛等地迅速顺利解决,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业已消失,则二野应争取于年底或年底以前,占领贵阳、重庆及长江上游一带,并打通长江水路。三野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决,即可出动。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四野在消灭白崇禧占领广西之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电报还指出:胡宗南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的梦,而欲消灭胡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981年5月23日
邓小平会见北美、日本、欧洲三边委员会成员时谈到中国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指出:我们在充分注意满足人民需要,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政治思想工作,其中心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要在人民中提倡,特别是教育青年要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有礼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讲四美”。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就要使人们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摘自:共产党员网
文案:沈佩妮
排版:黄冰莹
审校:霍龙伟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