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党史故事:党史中的纪律印记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实践证明,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清风廉韵》专栏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陆续推出“党史故事:党史中的纪律印记”,让大家在学史明理中养清廉之风,在学史增信中筑清廉防线,在学史崇德中汲清廉力量,在学史力行中作清廉表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探索建立纪律检查体制机制
建党百年
(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绿地公园的中共四大纪念馆)
中共三大前,由于党组织一直出于秘密状态,中国共产党仅有420名党员,机构精干,纪律严明,较少发生党员违纪现象,维护和执行党纪是由党的各级委员会直接负责,没有专门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机构。但到1925年1月,全国的党员人数达994人,革命高潮的到来,既使党员人数激增,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投机分子进入到党的组织队伍中来,并出现蜕变分子,建立维护党纪的专门机构,就成了当时的迫切需要。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修改和增加了部分关于纪律的规定,具体规定了党员的管理权限,着重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如将二大党章、三大党章规定的“无故联续二次不到会”,修改为“无故联续三次不到会”给予开除处分;增加了一个纪律条款:“凡党员离开其所在地时必须经该地方党部许可。其所前往之地如有党部时必须向该党部报到。”这为党探索建立纪律检查机制体制,加强对党员监督提供了基本依据,使在地方党组织探索成立维护党的纪律专门机构,有了先决条件。
1925年春天,在中共广东区委的组织架构里,第一次出现了“监察委员会”这一纪律检查机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通过建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净化的探索,为党中央成立专门的纪律检查机构积累了宝贵经验。
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要求从严惩治党内开始滋生的腐败现象。会后,中共中央于8月4日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中央扩大会议通告--坚决清洗贪污腐败分子》,从文件中所使用的“坚决”“迅速”“务须”“不容情”“立即执行”“是为至要”等一系列严厉的措辞,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和决心是何等的鲜明而坚定,表明党与腐败现象绝不相容,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党的足迹一次次证明了,以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的决心从严治党,非严明纪律不可。昨天,党靠着纪律和规矩,一路走来;今日,每个党员必须继续严守纪律和规矩,才能一路走好。
出品 | 纪检监察室党委宣传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