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响”——讲述党史故事: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展现“中国奇迹”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艺考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21-8-07 23:54:53 文/张磊 图/何颖

关注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百年回响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展现“中国奇迹”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值建党百年之际,学院大学生媒体中心特开设“百年回响”专栏,充分发挥高校传播优势,以融媒体形式全景式宣传党的光辉里程与宝贵经验,讲好党的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并以此号召更多青年师生加入党史学习行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七十集:青藏铁路

我想的青藏铁路

是大地飞龙的蓝天

能望见银的河,青的海

白的云帆

能望见湖泊的星星

藏红花烂漫的高原

圣洁的雪山

和盛开的美丽雪莲

……

青藏铁路,庄严的正午

那些抵达灵魂的阳光

使阴影寻不到安置的地方

建设者急促的喘息,以及

黝黑的皮肤,粗砺的手掌

一滴泪水,一抹汗水

都闪烁着晶莹和高尚

青藏铁路,伟大的苍茫

汽笛的音域网不住鸟的翅膀

人躺下是路基

人站立是路碑

生命禁区是精神的故乡

无人区里升起人烟的旗帜

常年冻土种植火的歌唱

远山很远,近水不近

所有脚步都是里程

所有的道路都指向前方

——《想象的青藏铁路》(节选)

张风奇(作)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当年第16期的《诗刊》以专栏的形式刊发诗歌,讴歌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诗人张风奇想象中的青藏铁路已经变成了现实。

★世界之最——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简称青藏线,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线路走向: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青藏铁路的概述图

★千年奇迹——

青藏高原“亘古未有”的跨越★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就着力研究解决进藏铁路建设问题,并于1958年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即西格段)的决策。经过26年艰辛努力,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格段814公里建成通车。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从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大局出发,作出了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重大决策,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经过各方面的精心论证和充分准备,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开工建设。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01年7月,青藏铁路二期工程,

建设者在玉珠峰下集结

★破冻土,战高寒,高原架起天路★

《天路故事》

凝聚着几代铁路人奉献与心血的青藏铁路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为获得详细严谨的科学数据,科研人员几十年矢志不渝观察冻土;为设计出最佳线路走向,勘测设计人员数十次往返无人区经受生死考验;为洞穿世界最长、海拔最高冻土隧道,施工人员有勇有谋、敢打善攻;为创造和保持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医务工作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

★用心用情,

壮志豪情中的青藏情结★

“到了昆仑山,如到鬼门关;到了西大滩,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这首民谣道尽了青藏线施工条件的严酷,却挡不住铁路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建设激情。青藏铁路的施工过程中,时时出现“父送子、妻送郎、一家三口上青藏”的动人场景。据统计,有来自我国26个不同民族的建设者投入到青藏铁路施工中。回想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铁路建筑工人的热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院长王争鸣这样说道:“当时我们的人员五千多人,百分之七十多都上了青藏线,那都是引以自豪的事儿,都是一种青藏情结。”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01年6月青藏铁路二期开工之前,一支勘测设计人员队伍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勘测青藏铁路线路的冻土地貌

青藏铁路,这条跨越了半个世纪的铁路,前后三代人三次上高原,从1958年开工建设,到2006年全线通车,逐个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在第三任设计师李金城手上,青藏铁路的建设终于画上了句号。

看着如今日夜奔驰着列车的青藏铁路线,李金城说:“西藏原来是一寸铁路都没有,填补了这个西藏自治区无铁路这个历史。原来咱们这个牧民出去都不容易,都是要靠汽车,而且他们也很少出去,铁路修通以后他们就方便了,对吧?到北京也就四十八个小时。另外,它有利了民族团结,沟通起来方便,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意义。”

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是藏族同胞与全国各族人民的连心路,是雪域高原迈向现代化的腾飞路,也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奋斗路。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传承发扬青藏铁路精神,

我们有话说★

胡锦涛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而团结奋斗!

从青藏铁路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得到许多重要启示:一,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第四,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改变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青藏铁路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以建设者们为榜样,把青藏铁路精神学习好、宣传好、弘扬好,让“挑战极限、勇创一流”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刻苦钻研,为祖国奉献我们青春的力量!

——英语1903班 莫伊阳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他们穿越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让我切身感受和体会到了前线建设者们拼搏奉献的新时代愚公精神。他们这样的精神对我们青年学子有召唤力量,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讲坚持,不放弃,把事情做到底。

——中语2005班 汤晨凯

一条青藏线

穿越历史和未来

一条通天路

寄托梦想与期待

推荐阅读

致敬“七一勋章”获奖者: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全体元培人,疫情仍然严峻,切莫大意轻视!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建军节 |感恩守护,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END

素材来源 | 百度百科 江苏广播 央视新闻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日报网等

文稿整理 |张心悦

编辑 | 巩雅芳

责编 | 陈纯怡

终审 | 齐陈蕴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百年回响”——讲述党史故事: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展现“中国奇迹”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