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学而篇第一】第二则

衢州学院,艺考

衢州学院

2021-7-19 06:03:47 文/许天佑 图/马子涵

关注

衢州学院

衢州学院

衢院

学而篇第一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3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67

译文

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注释

1.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以小三十三岁之说较可信。《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独曾参和有若称“子”(另外,冉有和闵子赛偶一称子,又当别论),因此很多人疑心《论语》就是由他们两人的学生所纂述的。但是有若称子,可能是由于他在孔子死后曾一度为孔门弟子所尊重的缘故(这一史实可参阅《礼记·檀弓上》、《孟子·滕文公上》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至于《左传》哀公八年说有若是一个“国士”,还未必是足以使他被尊称为“子”的原因。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音读和意义跟“悌”相同,音替,ti,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封建时代也把“孝弟”作为维持它那时候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的一种基本道德力量。

3.犯:抵触,违反,冒犯。

4.鲜:音显,xian,少。《论语》的“鲜”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末有之也”的倒装形式。古代句法有一条这样的规律:否定句,宾语若是指代词,这指代词的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

6.孝弟为仁之本:“仁”是孔子的一种最高道德的名称。也有人说(宋人陈善的《扪虱新语》开始如此说,后人赞同者很多),这“仁”字就是“人”字,古书“仁”“人”两字本有很多写混了的。这里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这一说虽然也讲得通,但不能和“本立而道生”一句相呼应,未必符合有子的原意。《管子戒篇》说,“孝弟者,仁之祖也”,也是这意。

7.与:音读和意义跟“欤字一样,《论语》的“欤”字都写作“与”。

发布: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

编辑:杜嘉汶 杨可欣

审核:代志坤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衢州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衢州学院-悦读论语|【学而篇第一】第二则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