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是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底蕴、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的学院,其前身可追溯于1897年近代首批官办新学机构——蚕学馆。1994年12月,学校合并丝绸工程系和纺化工程系成立纤维工程分院,1999年12月更名为材料与纺织学院,2016年3月学院挂牌成立丝绸学院,2019年6月更名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学院一直秉承“求是笃实”之校风,“厚德致远、博学敦行”之校训,弘扬“团结、求是、勤奋、进取”之传统,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纺织丝绸科技与时尚、纤维材料科学与应用、绿色染整技术与产品等方面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办学实力。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纺织工程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地方高校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和省优势专业,所属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十三五一流学科,具有纺织工程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学校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高就业率专业之一。
本专业教学水平处于国内同专业的前列,纺织教学和科研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有长期的教学交流与科研合作。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新时代又被赋予了“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新特征,呈现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态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本专业设置四个方向模块,并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开展新工科建设。
机织工程与贸易方向
培养具有纺织工程理论与纺织品设计技术,纺织品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技能,现代纺织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纺织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纤维、纱线、机织物设计与研究、纺织品流通运作与对外贸易、纺织品生产管理与检测、现代纺织企业管理等工作,就业主要去向有:科研院所、国家海关、纺织品检验及技术监督机构、纺织服装企业、贸易公司、咨询公司、专利事务所等单位,也可继续国内外深造学习。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纺纱学、机织学、针织学、机织纹织学、现代纺织企业设计、织物组织学、织物设计、纺织经济与贸易。
针织工程与贸易方向
培养掌握针织工程理论和现代针织加工和设计技术,重视科学研究,具备运用CAD/CAM技术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针织产品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具有现代纺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及互联网大数据知识的厚基础、强能力、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从事现代针织产品研究开发、针织服装供应链管理、纺织产品商检、针织服装设计与营销、对外贸易、互联网公司、跨国公司行政生产管理等工作。就业主要去向有:科研院所、国家海关、纺织品检验及技术监督机构、服装销售公司、贸易公司、互联网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也可继续国内外深造学习。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纺纱学、针织学、机织学、纬编组织学、经编组织学、针织服装设计、针织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经济与贸易、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与营销等。
纺织材料与检验方向
培养具有纺织材料制备理论和加工技术的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重视现代纺织工程理论、高端制造与检验技术、功能与智能纺织品设计、国内外贸易技能、现代纺织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纺织材料是以纤维及纤维集合体材料的认知与表征为主体的学科,与高分子材料、精密测量仪器、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生物与组织工程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并与工程化应用紧密联系。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研究生或参加国家海关等公务员考试,还可以从事纺织品开发、纺织品物理和化学检测、纺织品质量监测和控制、纺织测试仪器的研发和销售、纺织品销售和商务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有:纺织材料学、高分子纤维物理、机织学、针织学、纺纱学、纤维与纺织品测试技术、纺织品标准与检验、纤维近代测试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经济与贸易、外贸单证与函电、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与营销等。
纺织品设计方向
以工程结合艺术新工科培养为特色,培养既具有纺织工程知识,又具有艺术修养、创新设计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纺织产品设计人才。毕业生能在时尚纺织服装设计、教育、科研、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服装、家纺等纺织品的产品设计、设计营销、设计管理、商品商检和贸易等工作,也可以报考纺织科学与工程、设计学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学习。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纺织材料学、织造学、织物组织学、织物纹织学、现代设计基础、色彩学、图案设计、纺织品设计学、纺织品CAD、素织物设计、花织物设计、时装艺术与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学、纺织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
除了纺织工程基础知识外,本专业通过学科交叉来构建7个特色课程群。通过工学交叉来构建3个纺织技术类课程群,满足纺织高端制造对技术类人才的知识要求:“纺织科学与工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构建“纺织材料类”课程群;与“机械工程”学科交叉形成“纺织制造类”课程群;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交叉形成“纺织信息化及互联网+”课程群。通过工学与艺术学交叉来构建2个纺织设计类课程群:“纺织科学与工程”与“设计学”交叉来构建“纺织设计类”和“服装家纺设计类”课程群,满足纺织品创意创新对设计类人才的知识要求。通过工学与经济学交叉来构建2个纺织商务类课程群:“纺织科学与工程”与“应用经济学”学科交叉来构建“纺织经济贸易类”和“纺织营销管理类”课程群,满足纺织品贸易营销对商务类人才的知识要求。各方向模块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如:纺织品生产品质管理、纺织品性能及测试新技术、纺织品设计、家纺产品设计、纺织经济与贸易、纺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与营销、功能与智能纺织品、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
另外,专业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实现校内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与校外企业实践教育课程的逐级联动,从认知实习、工程实习、设计实习、毕业实习到毕业设计,通过校企协同教育,来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
策划 |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办
内容 |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