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知识问答
(昆院创文篇)
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1)学校类型定位: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地方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3)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要的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学科专业定位: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培育新兴特色专业,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5)科学研究定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以应用研究为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步推进,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运用。
(6)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
2.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什么?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要的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学校的校训是什么?
明德至善 知行利物
简释:
明德至善
明德,指光明正大的体现真理性的道德品行。至善,最完美。
明德至善,表明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推进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理念。要求师生修身养性,显示自己心中美好的德行,达到内心清明高尚的境界。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爱校爱国,彰显明德,追求至善,成为明德至善之人。
知行利物
知行,原分指人的认知和行为,两者关系是分离的。后来的“知行合一”,解决了传统政治伦理道德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关于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的关系。认为“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知行合一”才能称得上“善”。
利物,利于万物,益于万物。利万物则万物利我,物我相协、相合;益万物则万物益我,物我相生、相益,利物终能物我同一,天人合一。
知行利物,指向自然,能与环境友好,得持续发展;指向社会,能处理好人情物理,得和谐友爱。这是古今中国知识分子毕生追求为人处世的理想境界,也是学校培养才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终极目标。要求师生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明德至善,知行利物。作为校训,承续传统经典,思想和学理直追儒、道;熔古铸今,葆有“大学之道”精髓。鼓励师生立德修身,积极进取,经世致用;追求知行尽善尽美,为人处世利益万物。语言简洁、典雅、含蓄、言尽而意无穷。
4.学校获得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荣誉有哪些?
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并一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学校”荣誉称号,在行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复查合格继续保留,现正举全校之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迎接新一轮全国文明单位复查。
5.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是怎样开展的?
学校按照“一体设计、统筹推进”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校园我行动”、“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把文明创建融入思政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成果,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6.学校的特色精品文化项目主要有哪些?
校友聂耳作品展演、“云岭大讲坛”昆明学院讲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锐讲坛、青年学术科技节、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书韵飘香”大学生读书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社团文化博览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儿童大学”暑期班、新生才艺秀、“寻声·筑梦”校园音乐节、大学生公益文化节、大学生微电影节、“青春之声”校园主持人大赛、“知行杯”篮球联赛、排球联赛、“技风行动”计算机学生交流课堂等。
7.我们身边的榜样有哪些?
教师典型有:第22届云南省先进工作者,把学生当自己孩子培养的陈子牛;第22届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以精深的法律专长服务社会的耿国平;昆明市第23届劳动模范,教学科研双丰收的梁德强;昆明市第23届劳动模范,用艺术感染和打动学生的鲁林等。
学生典型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儿童青少年 携手抗击艾滋病’青少年爱心大使”、第五届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好人”陈闰茹;第二届新时代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最美护士”杨昆娥;云南省“见义勇为英雄”、“最美昆明人”、“昆明好人”付贵帅;2018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曾瑞;2018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陈飞。
本期编辑:李云霞
文字来源:昆明学院
本期审核:高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