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1978 | 风味云南——野生菌

普洱学院,艺考

普洱学院

2021-8-11 01:05:04 文/苏智源 图/冯英杰

关注

普洱学院

#云南的菌子,雨中的精灵#

普洱学院

野生菌

大自然的馈赠,雨露滋润出来的精灵!

普洱学院

云南的菌子,是雨中的精灵。初夏,一场透雨,一夜之间,精灵一般的菌子就神秘地冒出地面来了。大雨涟涟的仲夏、季夏和初秋,菌子更是纷纷冒出地面,刚刚采过菌子的树下草坡,一夜之间,又会冒出密密麻麻的菌子,精灵一般,露珠滴滴,十分神秘。幽静神秘的深山老林因此更显得神秘莫测。到了中秋晚秋,雨水渐渐收了,但是滇中的雨季来得早,去得晚,淅淅沥沥的小雨还是常下,不下时,就下冷露,此时菌子照样很多。

菌子,是上天赐予云南人家的一道美味。云南人离开了家乡,最想吃一口的就是云南的菌子,比如鸡枞菌、干巴菌、青头菌、铜绿菌、牛肝菌等等,都会让云南的游子们魂牵梦绕,味蕾难受。

寓居云南的外省人,只要吃过云南的菌子,也纷纷会被云南的菌子迷住,从此割舍不了,沈从文、汪曾祺,都曾经对云南的菌子情有独钟,汪曾祺先生则盛赞云南鸡枞和干巴菌,赞誉之为“人间至味”。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生活在乡村的父老乡亲爱采寻菌子,而且是采寻菌子的高手,哪座山上有菌子,哪个山坡有鸡枞、香喷头、麻栗香,哪个山坳有干巴菌、青头菌,松树下多铜绿菌、九月黄,麻栗树下多麻栗香(也称牛肝菌)、羊肝菌、黑木碗,腐植土上和山箐里多干巴菌,乡亲们都熟悉得很。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那时人烟少,乡村很贫穷,大多数人家生活清汤寡水,因为菌子寡淡,破气、下气,接连吃几天菌子,走路就没力气,腿脚提不起,所以,虽然菌子特别多,但是没有多少人爱吃。

现在,大家的生活好得多了,都爱吃山茅野菜了,菌子就大受城乡人的钟爱了。听说昆明人爱吃的鸡枞和干巴菌,在昆明每公斤可以卖到一两百元钱。鸡枞、香喷头、干巴菌、青头菌、羊肝菌、奶浆菌、铜绿菌、九月黄等绝大多数的菌子,都有菌杆和菌帽两部分,它们又分为厚菌子和薄菌子两种。香喷头、麻栗香、羊肝菌和黑木碗是厚菌子,菌帽厚,就是说它们的“帽子”特别厚,帽子里面还有一层厚厚的里子,好似一顶厚厚的斗笠。厚菌子适宜炒食,用红辣椒和大蒜头爆炒出来,味道浓香,所以又叫炒菌。鸡枞、青头菌、奶浆菌、铜绿菌、九月黄等薄菌子,菌帽里没有衬层,没有里子,菌帽比较薄,适宜煮汤喝,煮汤味道香甜,所以又叫煮汤菌。鸡枞,虽然是薄菌子,但是无论是爆炒红辣椒,还是烧汤,都味道鲜美。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菌子出土季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都采寻菌子,卖菌子。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每个村落,都飘溢着菌子的香味。

普洱学院

端起碗筷,品尝菌香,把生活中的所有悲喜,溶入在餐桌上的一碗碗菜里,在品尝美食的某个瞬间,你早已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舌尖上的美食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诗,菌子的美妙滋味更是牵挂住云南游子的淡淡乡愁。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

不时不食,菌味正当季

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最爱吃的野生菌吧!

往期推荐

普洱学院

普洱学院在延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脑洞小剧场|去感受去热爱

普洱学院

FM.1978 |风“胃”云南

END

普洱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文案 | 整理于网络

图片| 网络

主播 |角春霖

排版 |马进旋

初审 | 邱碧

终审 |杨萍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云南本科院校-普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普洱学院-FM.1978 | 风味云南——野生菌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