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媒大学校考初试这几年的考情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近年变化汇总

2025艺考,艺考

2025艺考

2020-10-09 21:58:59 文/石磊 图/郭阳轩

关注

在2020年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中国传媒大学“猝不及防”地发布了关于2021年艺术类本科招生初试的公告,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备考,我们解读了中国传媒大学校考初试这几年的考情变化。

初测科目的变迁史

中国传媒大学

2018年及以前

只考语数英三科,难度中等。

中国传媒大学

2019年

学生需从语数英和文史哲,二选一进行考试,属于过渡年,标志着中传从传统的高中学科基础测试转变成了具有中传选拔特色的,具有鲜明的“中传个性”选拨特色、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承载维度出发,以”中国古典文化智慧“为考察重点的测试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

取消语数英学科测试,只考文史哲。

中国传媒大学

2021年及将来

文史哲将持续成为主流测试内容,其地位很难撼动。

初测形式的科技化

2019年为传统的卷面作答形式

2020年和2021年为上机考试形式

人性化的初测地点安排

为了方便各地考生参加校考,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兰州、西安、成都、贵阳、昆明、太原、石家庄、济南、郑州、合肥、上海、武汉、长沙、南昌、杭州、福州、南宁、广州设置初试考点。

考生报名时可自愿选择城市,不一定是在生源地报考。报名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将依据考生所选择的城市统一安排具体考点,报名期间,中传或根据具体报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适当增加可选城市并设置相应考点。

为保证考试有序进行,个别城市报名人数设定上限,考生若遇此种情况,请自行选择其它城市。小编收集了去年中传初试的时候北京的22个主要考点(如下图),每个考点大概容纳150-300人。

image.png

初测题型浅析

根据2019年和2020年题型来看,卷面试题分布略有变化,但题目均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一般有30-34个,分值在60-68分。

第二部分是大题,固定有3个,分值在32-40分。其中文学大题设计为含写作在内的3个小问,历史为2个小问,哲学是1问。这类题目非常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鉴赏和评述能力。

初测内容的变迁史

文学

2019-2020年:

2019年和2020年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品,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无指定参考书目。

由此我们分析出文学考试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基础:以高中语文全部所学知识为基础,还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做适度拓展,说实话,这个底子积淀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第二个范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诗文)作品。这句话非常清晰的指明了我们的备考方向,限定了国别、时代和作品体裁。

常见误区:你以为是考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把那几十篇古诗文统统拿出来复习了个遍,其实这些都不咋考!那些仅仅是基础积淀,真正考的大部分是你高中课本里没有见过的!当然,还要再加一部分古代文学常识。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积累著名人物非著名作品和非著名人物的著名作品,做好归类和延伸。

2021年:

文学测试还是以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侧重考查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鉴赏和文字表达能力。参考书目:葛晓音编著《中国古代文学通识读本》,温儒敏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通识读本》。

由上述可知,2021年不但继续考察古代文学,还加入了现代文学,并且指定了书目。

所以考生需要注意的3点:

1、不要只关注作者作品,还要掌握作者所属的经典文学流派,比如建安七子、边塞诗派、唐宋八大家和现当代文坛颇具代表性山药蛋派、改革文学、黄土文学流派等。

2、同时掌握除传统诗歌之外的多种文学体裁,如:小说、杂文、现代诗歌、话剧、散文等。

3、值得一提的是,大纲内新提及的这十几位当代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一定要有所掌握,如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王蒙《青春万岁》,莫言的《红高粱》等等。

历史

2019年:

考察内容为:以高中所学历史知识为基础,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度拓展。注重考查考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参考书目: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注意:2019年,历史考试的范围只是我们高中阶段所学的古代史部分。

2020年-2021年

虽然考试大纲中描述的考察主旨仍然和往年相同,但是由今年的参考书目可以推知,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也必须作为备考的一部分,大家一定要提起注意。

2021参考书目具体为张帆、马勇编著《中国历史通识读本》。该书加入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中国古代史)论述华夏文明的形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动,秦朝的兴亡,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隋唐的盛世繁华,两宋与辽、西夏、金的对峙,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下编(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论述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痛苦过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反抗外国侵略、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行文流畅,脉络清晰,化繁为简,易学易记。

哲学

2019年-2020年

这两年的考试内容一样,主要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把握。参考书目: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涂又光或赵复三汉译本)。

2021年

虽然考察方向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基本跟前两年相同,但是2021年的参考书目却发生了变化,更改为李中华主编的《中国哲学通识读本》。由于10月底这本书才能和广大考生见面,具体的备考重点及调整方向,还未十分清晰。初步推测,2021年的哲学考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知识内容将会更系统

2、细节体现更加完备

3、晚清及近现代哲学思想需适当掌握

4、高难的、不易理解内容将有所删减

5、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基础应用能力的题目会占到较大篇幅。

初测多少分合格,你知道吗?

中国传媒大学在初试合格线的划定上,充分体现了不同专业相差极大的不同分数线。其中表演、音乐、录音艺术、环境设计、动画等专业合格分数线普遍较低。在50-65之间。

而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初测分数要求较高,一般在65-70分。同学们你们都是学什么专业的呢?来对应看一下合格分数线都是多少吧!

2020年艺术类本科专业初试合格分数线:

代号

专业名称

分数线

01

播音与主持艺术

60

02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67

03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65

04

戏剧影视文学

70

05

戏剧影视导演

65

06

表演

60

07

摄影

65

08

影视摄影与制作

65

09

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

60

10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60

11

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63

12

动画

63

13

动画(游戏艺术方向)

63

14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像与网络视频方向)

68

15

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智能媒体设计方向)

60

16

艺术与科技(数字娱乐方向)

63

17

录音艺术(录音工程方向)

57

18

录音艺术(音响导演方向)

58

19

音乐学(音乐传播方向)

60

20

音乐学(音乐编辑方向)

60

21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方向)

50

22

音乐表演(声乐演唱方向)

60

S1

表演(音乐剧双学位班)

52

最后祝愿有意报考中传的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初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考-2025艺考-解读中国传媒大学校考初试这几年的考情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史哲初试”近年变化汇总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