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20:00,万众期待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北京冬奥会是国际体坛的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盛会。
短短100分钟的表演,将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并借“立春”这一传统节气将中国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冬奥会的艺术设计和冬奥主题的美术创作,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彰显了中国文化之美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气象。想知道这些美轮美奂设计的故事吗?现在就带你了解冬奥会背后的各大美院设计。
冬奥会吉祥物 冰墩墩
首先要了解的当然是最可爱的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了。这次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曹雪所率领的设计团队负责。
冰墩墩名字的由来: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2月4日下午,火遍全网的“冰墩墩‘’占据了微博热搜榜首数小时之久,名副其实的顶流。
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旁边摆放着由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设计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开幕式中,“冰墩墩”成为舞狮队的“领队”;之后又变身为闪闪发光的“冰灯灯”,一路蹦蹦跳跳,特别可爱。
冰墩墩圆圆的身子,灵活又略显笨重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左手掌心还有心形图案,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
这一个多月来,作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的总负责人,曹雪教授则接受了包括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青报等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采访,甚至大年初一还在和央视电影频道“向世界映中国”栏目连线,不断通过媒体为中国设计、为广美设计发声,其忙碌程度不亚于“冰墩墩”了。
北京冬季奥运会 服装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今日开幕。在冬奥三大赛区及各冬奥村,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的制服也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制服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服装设计项目,这背后有何文化密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制服评委、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谈冬奥服饰设计——“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坚定了”。
让我们用艺术传递冬奥力量,用炙热的心迎接盛会到来,为中国冰雪加油,为中国健儿喝彩!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尚未正式开幕,在冬奥三大赛区及各冬奥村,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和志愿者却早已忙碌开,到处都能看见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他们穿的制服,也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工作人员的夹克上,墨色沉稳,霞光红跃动,体现实干和热情;技术官员羽绒服的长城灰,意寓客观公正;志愿者滑雪服明亮的天霁蓝,满目青春活力……这不禁令人赞叹:每一抹色彩,都足够有标识度、足够惊艳。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制服装备效果图
制服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服装设计项目,这背后有何文化密码?来听听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系列制服评委、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怎么解读。
“色彩是对人感官最直接的刺激,除此之外就是图案。”京张赛区山形、长城形态、《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结合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笔触、线条、层次……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冬奥制服在图案上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冬奥核心图形的雪山图景,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体育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体现着设计师将民族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吴海燕这样解读。
“服饰是重要文化符号,冬奥服饰是展现国家形象的设计工程,必须以精品立世的标准来打造。”吴海燕说。作为资深服装设计师,她曾担纲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出场礼仪服装整合设计、G20杭州峰会志愿者服饰总设计等工作,长期致力于将东方设计学延伸到展现国家形象的设计之中。
本届冬奥会,吴海燕还担任系列颁奖礼仪服装评委。据悉,系列礼服包括“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三套方案,赛时将分别出现在雪上场馆、冰上场馆和颁奖广场的颁奖仪式中。瑞雪、祥云、唐代宝相花……皆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提炼。
“礼服是运动员领奖时,颁奖引导员和托盘手等穿着的服饰,这时也是领奖运动员的荣耀时刻。聚光灯汇聚之时,就要体现出我们的大国风范。”吴海燕说,颁奖仪式历来都是奥运会主办国风貌和礼仪的重要展台,颁奖礼仪服装的重要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在设计上我们多考虑如何体现服饰的国际化、时尚性,但北京冬奥会服饰在此基础之上,更讲究融合,彰显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特征,更注重把中国的东方风韵展现给世界、融入到世界。”吴海燕认为,从这一角度来说,“今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坚定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冬季奥运会 奖牌
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的奖牌,同样值得我们美术生关注学习。奖牌的设计既体现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也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精彩创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设计蕴含何种理念?灵感来源何处?让我们走进奖牌设计团队,探索奖牌的诞生过程。
冬奥会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本着“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原则,冬残奥会奖牌与冬奥会奖牌选用同样的形象来源,设计一脉相承。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国际残奥委会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英文全称(Beijing 2022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字样及金、银、铜的盲文。
冬残奥会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字样。奖牌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的弧线。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奖牌正面中心刻有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英文全称(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Beijing 2022)字样。圆环做打洼处理,取意传统弦纹玉璧,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其中冰雪纹表现了冬奥会的特征,祥云纹传达了吉祥的寓意。
奖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刻有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文全称(北京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字样。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第24届冬奥会上运动员如群星璀璨,创造佳绩。奖牌背面最外环镌刻获奖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名称。
2020年5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首饰专业教师刘骁以及几位美院的学生组建了奖牌设计小组。
设计小组在开展工作伊始便制定了基本策略:一是延续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玉文化概念。体现双奥之城的历史脉络。二是对奖牌形态进行创新设计,尝试多种形态的可能。
根据“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设计团队创作了以玉琮为基本造型的奖牌设计方案,尝试在形态优化与新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经过反复研讨,设计小组确定了“五环同心”系列方案。此后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设计与打样,最终在2020年6月底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八套奖牌设计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后,中央美院设计小组欣喜得到通知,“五环同心”方案入围!
祥云纹,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祥云一致,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延续性;另一种是冰雪纹,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冰梅纹,将梅花换成雪花,以体现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色,奖牌正面取意古代天文图,增加24颗星星及其运动轨迹,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着冰雪健儿群星璀璨、再创辉煌。同时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起伏处理,以体现冰雪赛道的意象。
设计团队合影
北京冬奥会是国际体坛的盛会,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盛会。冬奥会的艺术设计和冬奥主题的美术创作,展现了力与美的结合,彰显了中国文化之美和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气象,广大美术家和我所在的中央美院师生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以艺术的方式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喝彩,向中国冰雪运动健儿致敬!—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
北京冬季奥运会 城市景观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杜异教授带领团队承担设计任务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城市景观布置工作已全部到位。设计团队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推进城市景观设计的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和“点燃冰雪激情、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通过环境景观设计传播奥运文化理念,承载北京城市形象,烘托冬奥环境氛围,提升北京城市环境品质,同时集中展示“双奥之城”独特魅力。
设计范围涵盖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区域、风景摄像机取景区域、城市其他区域重要节点、京张高铁沿线车站、京礼高速、奥运专用道及城市主要道路、城市引导标识系统设计等。设计内容包括城市重要节点景观装置与景观小品、城市景观布置指导手册、城市宣传系统规划设计导则及部分地区宣传系统设计、道路灯杆道旗规划布置、城市引导标识系统指导手册及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城市导视标识规划设计。
冬奥城市景观以“一核、四区、两轴、三线、多周边”为总体布局,构建出北京城市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环境景观结构。“一核”指以奥林匹克公园及其周边区域为核心的奥林匹克中心区;“四区”指首体区域、五棵松区域、首钢区域、延庆区域;“两轴”指北中轴路和长安街及延长线;“三线”指奥运专用线、奥运专用道、火炬传递路线;“多周边”指风景摄像机点位、定点医院、定点酒店、冬奥社区、冬奥文化广场等。
“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区域景观设计”
奥林匹克中心区安保线以外一公里的城市范围是运动员、奥运相关人员和观众集散的重要区域。安保线以内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国家速滑馆、主媒体中心、北京颁奖广场、主火炬等场馆与设施,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承担着赛时重要活动。奥林匹克中心区环境景观设计以装点冬奥城市文化,展现冬奥主题精神为目标,以鸟巢西广场为中心,以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为主干,通过奥林匹克公园东西南北四个出入口区域的景观装置和景观小品设置,构建“奥运的盛典”、“世界的盛典”、“中国的盛典”3大主题。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鸟巢西侧奥林匹克景观大道中轴线上设置奥运会五环标志,标志长13米、高5米,冬残奥会期间更换残奥会标志。鸟巢西门装饰本届冬奥会核心图形,鸟巢周边树木增设泛光照明,草地布设炫彩灯海,衬托奥运会五环标志、颁奖广场、主火炬、鸟巢、水立方,共同构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标志性画面,这里也是全天24小时向世界直播的风景摄像机拍摄的核心区域。
“冰雪之约”
奥林匹克公园南端“冰雪之约”景观:位于民族大道(北中轴)与北土城路交叉路口北侧,景观装置长29米、宽15米、高7.5米。基座以雪上运动基地为原型,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矗立之上。此处是奥运贵宾和观众进入奥林匹克公园礼仪性通道的起始点,迎宾姿态的吉祥物欢迎各国朋友共赴冰雪之约,共庆双奥盛典。
“喜迎冬奥”
奥林匹克公园北端“喜迎冬奥”景观:位于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北中轴)与大屯路交叉路口道路两侧,景观装置长6.8米、宽6.8米、高4米。以树脂材料模拟的冰山与南端的雪山相呼应,分别代表冬奥会中的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挥舞礼花喜迎冬奥。
“冰雪盛会”
奥林匹克公园西端“冰雪盛会”景观:位于安翔北路与北辰西路交叉路口西侧,景观装置长11.4米、宽1.85米、高5.25米。由亚克力冰花组成似冰雕的景观装置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中心镶嵌本届冬奥会会徽,夜间在彩色灯光照射下流光溢彩、绚丽非凡,点燃了双奥盛会冰雪激情。
“双奥迎新”
奥林匹克公园东端“双奥迎新”景观:位于慧忠路与北辰东路交叉路口东侧,景观装置长13米、宽2.5米、高5米。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在象征繁荣富强的传统牡丹花簇拥下,营造冬奥恰逢春节的喜庆气氛。
“南北中轴景观”
奥林匹克中心区南北中轴景观:南段从民族园路至北四环,以雪花灯饰为主装点道路两侧树木,表现冬奥主题。北段从大屯路至科荟南路,以红灯笼灯饰为主装点道路两侧树木,表现春节主题。中轴树挂灯饰形成的线性景观隆重而喜庆,将盛典的热烈气氛带向高潮。
北京冬季奥运会 开幕式
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到开幕式《倒计时:立春》短片的总制片人李志伟;从担任开幕式引导员的北影学子,到由声音学院院长童雷教授率领,声音学院师生组成的实时交互视频特效团队联合INTEL团队;从前期奔赴北京冬奥组委各场馆运行团队参与筹办工作的北影赛时实习生,到纪录片的拍摄团队……北京电影学院师生、校友投身冬奥相关工作。
开幕式上,随着演出推进,场上演员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出现“如影随形”的效果。童雷教授介绍,这是通过将实时捕捉、交互呈现等多项技术融合实现的,近700名演员在超过一万平米的LED上实现无延时呈现,也实现了世界首创。
在《雪花》节目中,地面显示是北京电影学院师生团队负责实时生成的视频交互特效,这些浪漫场景中艺术创意的实现,是经过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像识别跟踪”和“基于交互引擎技术的实时渲染呈现”两个核心技术环节来实现的,是世界上首次在超过一万平米的场地上对超过600名演员进行实时跟踪与互动的表演,是科技艺术与视觉技术领域的首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