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教育类节目里,主持人请教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国辉:“是不是学音乐的孩子都是苦大的?都是得几百个巴掌逼着他一定要耐心下来才能学好?而叶教授给出的回答是:学音乐的苦,400个巴掌都是少的!叶教授还举例说,自己认识的好几个钢琴家都感谢父母当初的“巴掌”。要是没有这些“巴掌”,他们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成功。
虽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但是,每一位学过音乐的孩子都懂,在这个过程中,吃苦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01
学音乐很苦,但是熬过了就会很甜
对于学音乐这件事,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学音乐是件既苦又甜的事情。
我们说学音乐是辛苦的,因为练琴本来就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反复练习,当手腕很酸,当手指磨出老茧的时候,琴童的身体很苦。
我们说学音乐很甜,当琴童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情绪饱满地演奏出一曲天籁,当大家都欣赏你的才艺时,你的心里会很甜。
爱玩儿是青少年的天性之一,坐在那里老老实实地练琴,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还要学琴呢?不学不就不用吃苦了吗?叶教授表示,在练琴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可能触发某一个兴趣点。
正如叶教授所说,那些从小被逼着练琴的孩子,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音乐家,他们会成为数学家、文学家,或者各专业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练琴的过程中,或许会触发他们其他的兴趣点,而他们在练琴时获得的一些品格,正是帮助他们成长的关键。
而有些孩子则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爱上音乐,感到到音乐的美,也正是因为前期有了一定的强制性,才使他们挖掘出了自己潜在的兴趣,从而收获成功。
02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兴趣
常常有人否定自己的孩子,出现不耐烦的现象,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学乐器的天赋,不是这块料!
叶教授也同样给出了建议: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兴趣。
在一开始接触一项事物的时候,可能并不是一上来就擅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利。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多试一下,不要轻易地把这件事情就贴上不感兴趣的标签。如果只是因为不擅长,而就放弃了这个兴趣,反而可能会错过自己喜欢的事情,错过将来有所发展的才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选择与学习的权利,你都没有用心去了解,去引导和鼓励,感觉不行就直接否定了孩子。这怎么可以呢?作为家长,在学习音乐的路上,我们更应该学会鼓励、欣赏,一起努力帮助青少年共同寻找艺术学习的成就感,让他们越来越爱学。
叶教授还分享了身边的事例。原本考上了清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后来又去考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当初报考的时候只是为了考学,并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后来发现本身是喜欢音乐的,所以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重新追求梦想的道路。
因此我们说,那些能够找到真正的热爱时非常幸运,也是非常难得的。有时候多试一下,说不定就坚持下去了。
03
要学会享受音乐,热爱生活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学音乐的,并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家、歌唱家,重要的是追求艺术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享受音乐,欣赏生活中的美,才能够找到人生的乐趣所在。有艺术相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丰富美好的人生。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也热爱音乐,也想跟随专业的音乐指导老师学习,识别下方二维码,机会就在眼前!还等什么?快来与我们联络吧!
关注“中音阶梯艺术教育”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回复“招生简章”查看各大院校2021年音乐类招生简章。
回复“音乐学院”查看11大音乐学院2021年招考信息及文化录取分数线。
回复“附中”查看音乐学院附中2021年报考信息。
回复“特长生”查看54所高校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项目及降分政策。
回复“分数线”查看2020年全国31省市艺术类文化录取分数线。
回复“2021”查看2021年全国31省市艺术统考时间和地点。
回复“统考/联考”查看2020年全国承认艺术统考成绩院校名单。
回复“师范”查看全国师范类院校推荐及音乐类分数线。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